“用无人机拍高清军舰被判刑”是一记法治警钟
红网时刻
2024-06-20 16:06:13
字号:

□维扬书生

据“国家安全部”,2021年11月,国内某军事论坛发烧友罗某利用具备远程高清摄像功能的无人机,对某新型军舰进行非法拍摄,罗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月20日 澎湃新闻)

军事发烧友罗某为了获得与别人交流的谈资,利用无人机偷拍军舰,他以为这些信息网上也有,拍摄应该没问题,殊不知利用无人机拍摄高清图片是会泄露机密的。因为实时拍摄的高清照片会描绘出军舰的细节,这会泄露建造进度和舰载设备的机密。一旦被境外势力获取,就会成为他们判断军舰性能、推测技术水平、建造进程的“依据”。经相关权威部门鉴定,罗某所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涉及2项机密级军事秘密和1项秘密级军事秘密,最终罗某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罗某的案例并非个例,央视曾曝光过诸多类似案例,如军事爱好者张某利用无人机多次偷拍嘉兴机场、叶某偷拍数十张军用机场的机库、战机、环境等……这些拍摄者都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禁止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违法拍摄军事设施、军工设施或者其他涉密场所;禁止非法获取、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违法向境外提供数据信息。为保护国土安全、重要军事设施、特殊行政区域等设置的空域被划定为禁飞区域。包括机场及周边区域、军事禁区、军事管制区、核设施区域、发电厂、铁路电气化线路等。无人机航拍要遵守《军事设施保护法》相关规定:“对军事管理区进行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必须经过军事管理区管理单位批准。”无人机爱好者应该提高防间保密意识。擅自飞行、拍摄并发布涉及部队的照片,造成泄密的将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用无人机拍高清军舰被判刑” 给无人机爱好者敲响了一记法治警钟。

作为无人机爱好者,应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注意禁飞区域,避免违法拍摄涉密场所。“无人机飞行有禁忌”——这是每一位无人机设备使用者务必牢记于心的基本常识。违规在禁飞空域内巡飞无人机,将面临警告并处高额罚款的行政处罚,没收或销毁无人机;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事故,需承担民事责任;在管制空域起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无人机一定要在适飞区域飞行,切勿踩踏法律红线,一旦泄露国家机密或是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无人机爱好者是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一句话,无视禁飞法规的“乱飞”“乱拍”,不但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也会给自己带来法律风险。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