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单项冠军企业“井喷式”增长的“税密码”
红网时刻
2024-06-13 16:21:50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罗舜爱 伍洋波 长沙报道

近年来,湖南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制造大省阔步迈向制造强省,涌现出3个万亿级产业、16个千亿级产业,培育了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什么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按照工信部定义,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国内前列的企业。

工信部公布的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湖南24家企业上榜,获评数量位居全国第5、中部第1,后备梯队成功升级比例达92%。近日,笔者走进湖南几家新晋单项冠军企业,近距离感受企业的“独门绝技”,探寻“冠军”养成背后的“税密码”。

20nm粒径碳酸钙一次合成——金箭新材料“点石成金”

让普通的石灰石变成“高精尖”的新材料纳米碳酸钙,攻克20nm高端纳米碳酸钙常温下的量产技术,自主研制出“国产可替代”的纳米碳酸钙产品、破解国外技术“卡脖子”难题……这是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湖南金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交出的优秀答卷。

“就是这项核心技术,同行业生产纳米碳酸钙需要经过陈化、活化、碳化三次生产工艺,我们只需要一次合成。”说起自家的常温法纳米碳酸钙生产工艺,金箭新材料董事长张桂美底气十足。

金箭的底气来自哪里?张桂美表示:20年专注做一件事。

2004年,张桂美所在的化工企业宣布破产,她与同事被迫下岗。看着国外持续研发的纳米碳酸钙产品,张桂美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与几名同事挤在几间破旧厂房里,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公司成立初期,由于缺乏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撑,研发创新进展缓慢。”张桂美回忆道,“经过长达6年的潜心钻研,在2010年,我们自主研发的常温法纳米碳酸钙生产工艺成功投产。该技术突破了西方国家粒径、晶型控制和生产工艺的技术限制,实现了常温下20-100纳米碳酸钙的量产,解决了密封材料起泡、易老化、抗流挂等难题。”

工艺技术有了,产品也造了出来,但由于金箭坚持做高端纳米碳酸钙产品,价格一度成为打开市场的阻碍。在随后几年里,国内生产纳米碳酸钙的企业日渐增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金箭又陷入了产品销量下降、企业效益滑坡的窘境。

“税费优惠政策是我们敢投入、敢创新的强大底气!”张桂美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2020年以来,公司享受的税费减免逐年递增,我们投入创新研发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多,现在每年的研发费用约占营业收入的5%左右。”张桂美告诉笔者,公司加强与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不断改进工艺工序,新扩建一条改性新型纳米碳酸钙生产线,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开辟了属于金箭的一片天地。

从2004年创业时的几间破厂房,到如今的多所研究实验室;从濒临破产到年产值过千万;从被“卡脖子”到拥有18项专利,金箭用20年如一日的创新证明了这个真理: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近年来,湖南加快“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湖南省税务局主动靠前服务,精准落实落细支持科技研发税费优惠政策,以税费红利的持续释放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助力先进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锑品年产量超4万吨——辰州矿业冶炼“夺冠”

锑,是全球性稀缺的小金属品种,与稀土、钨、锡并称为中国四大战略资源,广泛分布于地壳中,在常温下可与其他金属元素形成硬度较高的伴生金属锑,开采和加工这些矿石需要采用多种技术,以提高产量和纯度。

位于怀化市沅陵县的沃溪矿区,是世间罕有的金锑钨伴生矿,以金、锑、钨均达到工业品位而闻名于世。20世纪60年代开始,湖南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此主攻金、锑、钨共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走进辰州矿业的矿史陈列馆大厅,主墙正中镶嵌着“镇馆之宝”——一块7吨多重的金锑钨共生矿石,见证着辰州矿业锑冶炼工艺的“夺冠”记。

“我们的锑品自产量、总产量均位居全球前列,关键在于金锑钨共生矿‘采、选、冶’精细分离技术。”辰州矿业副总经理邹尚介绍道,这是一种从贵锑合金中富集贵金属的方法,能一次有效脱除与回收锑、铜、镍、铅等杂质金属,大幅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回收率,且过程基本无污染。

在金锑分离方面,辰州矿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成功探索出金锑分离技术,金、锑直收率均达到行业领先指标。凭借该项“独家秘笈”,辰州矿业成为国家储备锑锭的主要供应商,“锑锭”产品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夺冠’路上,税务部门始终相伴。2023年,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我们就享受了1.04亿元,成为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支撑。”邹尚说,公司目前已实现年产50吨黄金提纯生产线、2万吨精锑冶炼生产线、2万吨多品种氧化锑生产线等产品深加工能力,所产“辰州”牌金锭、锑锭和氧化锑品质优良,享誉国内、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近年来,湖南省税务局充分发挥“大数据”精确制导作用,落实精诚共治机制,建立2万户政策落实重点企业名单,实现“政策找人”,为像辰州矿业一样搞研发创新的企业注入活力。

18分钟下线一辆混凝土搅拌车——三一专汽“搅”动全球

在全球最大的工程搅拌车生产基地——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平均每18分钟就有一辆混凝土搅拌车下线,走出国门,远销沙特、印尼、菲律宾等国家。

据悉,此次新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的混凝土搅拌车是三一专汽的王牌产品,底盘上装全部自研,具备全系列搅拌车研发生产试验能力,备受国内外客户青睐,市场占有率长年稳居第一。

“我们每年将营业收入的6%—7%投入研发,先后攻克搅拌砼、耐磨钢板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打破混凝土运输技术及产业底盘部分被进口底盘垄断的局面。”三一专汽总经理苟海成介绍,公司依托自主开发的PLM(生命周期管理)、SCM2.0(产销一体信息化)等平台,实现产能扩大120%、生产率提高100%、单位制造成本降低30%。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重卡因零排放、能耗低等显著优势,逐渐成为水泥、钢铁、港口等场景客户的首选。

为进一步拓宽海外搅拌车市场,三一专汽率先推动数智化和低碳化转型升级,建立重型设备数字化柔性制造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入欧洲的搅拌车企业,成功下线全球首台氢燃料电池搅拌车,电动搅拌车成为“第一畅销新能源工程车辆”,市场占有率高达35%。

随着销量的增长,三一专汽的出口订单也随之增多。公司财务负责人肖玉兰说,“无纸化申报、容缺办理、当日即达……这些暖心的服务举措,让我们的办税体验越来越好。2023年,我们共办理出口退税500多万元,优质高效的退税速度为公司专注研发创新、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以来,湖南实施生产型企业出口倍增行动,扩大优势产业链进出口规模,工程机械、“新三样”、轨道交通等出口竞争力得到提升。湖南省税务局还依托“税路通·湘连企”跨境税费服务品牌建设,高效落实各项出口退税便利服务措施,对一类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的正常退税业务“即报即办”,最快1个工作日可办结,为外贸增长提供“高速”税务保障。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制造业高新企业为重点对象,在‘政策输血’和‘服务活血’上持续发力,为推动‘产业湘军’高质量发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湖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光辉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罗舜爱 伍洋波

编辑:王婷婷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