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丨文化中国行·永州
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老街区丨双牌岁圆楼:深山古村中的“国保”
红网时刻
2024-06-10 09:22:30
字号:

编者按:永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郡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有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古建筑、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有24处,是永州深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2024年6月,永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省市县三级媒体记者对全市部分代表性古建筑老街区开展行进式采访,集中推出“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老街区”系列报道,探寻其在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基因、塑造城市风貌、厚植精神园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讲述城市更新过程中这些古建筑老街区寻找新动能、焕发新活力的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廖宇晨 永州报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岁圆楼,位于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双牌县坦田村,距双牌县城35公里,距道县县城20公里。村为古村,“岁圆楼古建筑群”所在的坦田村由何氏先祖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初(1008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全村400多户清一色为何姓,至今仍保存了大量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古建筑遗迹,岁圆楼为其中清代建筑的代表。2010年7月,坦田村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被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

据《坦溪世家何氏族谱》记载,宋真宗年间,一个叫何守琮的,官至大理寺评事,告老还乡时来到坦田定居,生息繁衍。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何守琮二十四世孙何贤寿始建岁圆楼。何贤寿自幼父丧,由寡母养大,忠厚诚信,聪敏勤奋,靠做生意“富甲道州北乡”。此后,广置田园,筹划修栋宇、建家塾,岁圆楼便是其杰作。岁圆楼,取“人圆事圆岁岁圆”之义,何贤寿原打算建九栋198间房屋,实际上只建造了“六如第”“二润庄”两栋和一栋“官厅”福清馆,“四玉腾飞”为其四子何昌智所建。岁圆楼从建造到室内装饰,前后历时二十余载,期间专门供养了一批木匠和石匠做工。到如今还流传着“养死木工,累死石匠”之说,足见工程之之大,耗时之久,镌刻之精。沧海桑田,如今繁华褪去,但这些历史文物仍在讲述着往日的荣光。2013年,岁圆楼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18044657094.jpg

1718044746324.jpg

岁圆楼3.jpg

走进坦田村,岁月在泛黄的砖瓦间、脱落的墙垣处刻下了厚重的痕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尽管年代久远,但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坦田村岁圆楼古建筑群的“规划”仍然堪称颇具匠心。

岁圆楼是典型的湘南农村古式建筑,整个建筑呈徽式民居风格。“二润庄”“六如第”“四玉腾飞”三座庭院依次从南至北整齐排列,一道围墙将其围成一体,总占地2696平方米。庭院坐西朝东,每一座庭院上下三层,沿山势呈阶梯式建筑,砖木结构,有房间22间,天井四口,六级石阶,牌匾三块。大门有亭台式楼阁所遮护,雕梁画栋,石雕木刻十分精美。大门门框皆有石刻的楹联,楷书字体遒劲有力,镂雕的石狮、麒麟、龙凤、花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屋檐、横梁以及窗户上的镂雕、浮雕图案,构思奇巧,富有装饰性。

1718043638102.jpg

岁圆楼4.jpg

岁圆楼5.jpg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六如第,是岁圆楼中木雕艺术最为精湛的一栋。房屋中雕刻精美的窗花和形态各异的动物木雕,即使经过岁月的洗礼,雕纹仍清晰可见,可想当时匠工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岁圆楼6.jpg

岁圆楼7.jpg

二润庄,“二润”取自《礼记·大学》中的“富润屋,德润身”,以其石雕艺术成就著称。门口的两副楷书对联“廉泉让水,义路礼门”,不仅描绘了当时坦田村的自然风貌,更是凸显了主人倡廉戒贪、崇义尚礼的道德思想。

1718043905706.jpg

岁圆楼8.jpg

二润庄内的雕花“凤床”,全为镂空雕,构思奇特,做工精细。何贤寿与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是亲戚,雕花木床上曾镶嵌有何绍基题写的诗句:“不是畏寒疑不放,要留春光占江南。休怪题诗难下笔,枝头鸟语话红妆。”雕花木床的主人、81岁的何长元老人向大家展示曾镶嵌在雕花木床上的何绍基书法作品(复印件)。

岁圆楼9.jpg

“四玉腾飞”的修建比“六如第”和“二润庄”晚了近二十年,其取义自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何绍基之孙何维朴题写。据记载,何贤寿在建造岁圆楼期间操劳过度,又因长子何昌仁去世而一病不起,在何贤寿逝世三年后,由其四子何昌智主持建造。“四玉腾辉”既有了书香之气,又暗合何昌智的排行。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岁圆楼得到了妥善的修复和保护。岁圆楼周围群山环抱,山清水秀,自然景色秀丽。主要景点有马头山寨、笔架山、狮子岭、凤凰山、犁头山、将军岭、坦水漂游、百丈瀑、纸作坊、油作坊、永清甘泉、女人窝、古战场遗址。距尧山、神仙岭仅2公里远,尧山里处处有溶洞、地下河,是很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风水宝地。

相关链接: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老街区丨零陵柳子街:一庙一街延续文脉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廖宇晨

编辑:郭婳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