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熊立新:常立常新 于肝胆之间破译生命密码
红网时刻
2024-06-19 18:45:51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6月18日讯(记者 杨胜男)医生为什么要穿白大褂?

白色不但看起来更加干净,而且脏东西在白色的背景下更容易暴露,一切肮脏的污渍都无处遁形。

而除了对于颜色的选择,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中心一病区(肝胆外科)主任熊立新有另一种深刻的理解。

“白大褂的衣领是可以看成西装的变形,而西装素有严谨、认真之意,常让人觉得被尊重、被认真对待。”延伸至医患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而时刻以患者为中心,于无形之中提高他们的体验感,关注其内心感受,是肝胆外科坚定往赴的方向。”

微信图片_20240619171020.jpg

常立常新 荆棘地的闯关秘诀是向前跑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高中毕业的熊立新面临人生道路选择的关键时刻,工学还是医学?全国工业发展如火如荼,颇具规模,前景甚好,而医学则更受家人赞同。

站在人生的路口,阴差阳错之间,尚未有详细规划的熊立新进入苏州医学院,随后在1990年顺利加入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科。若对34年的行医道路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熊立新陷入长久的沉默。

“患者。”

熊立新考虑了很久,透过漫长的等待时间,他仿佛拍了拍曾经18岁摇摆不定的少年的肩膀。

“你做到了!你曾经说要成为受人尊敬的医生,34年你都未曾改变过。”人生的子弹多是在不可逆的时间节点上射出去,而熊立新避免击中的绝招是——向前跑,不要回头。

关注医学热点前沿,热心学术交流;搭建专业平台,开展高端研讨。34年间,他积极参与、主持各种全国省市级的学术会议,还多次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武汉同济医院参观学习,他勤奋钻研,努力吸收其他医院先进的经验。将学到的先进技术运用到临床工作及学科发展之中。

不破不立,常立常新。他的这些努力不仅加强了医院普外科与省内、外专家的联系,扩大了影响力,对医院普外科走向深入发展、迈步新台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微信图片_20240619171259.jpg

有时候,一把椅子就能提高患者的体验感。

走进长沙市第一医院6号楼13楼肝胆外科,明亮的灯光、舒适的座椅、洁净的环境将因疾病忧虑而产生的暗黑情绪淡淡拂去。想休息的时候身旁就是椅子、想了解就医注意事项时随手就能拿到宣教手册、走廊尽头的健康驿站摆放着术前锻炼心肺功能的气球、功能锻炼球……病人只觉动线十分合理,背后是作为肝胆外科主任的熊立新方寸必较的精心设计。

“从踏进科室的那一刻起,从头到尾走一遍患者走过的每一步,设身处地地观察、了解患者全病程的对应的情绪和需求,从细节入手,这样才能建设患者满意的医院。”对于科室的设计,熊立新侃侃而谈。科室的每一处都经他手,好像一棵树,从播种到萌芽,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对于科室建设,熊立新还非常注重科室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医疗安全。严格执行核心医疗制度,指导下级医师进行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断与救治;时刻关注科室及病房动态,每周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点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处理,确保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正是熊立新这样科学严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管理作风,使得肝胆外科近5年无一例医疗纠纷及差错。

加速康复理念 为患者康复按下“快进键”

说起肝脏,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喝酒伤肝,生气伤肝”?肝脏能解毒?还是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病理情况?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体器官,不仅是仓库、过滤器、处理中心,也是垃圾回收中心。肝脏在各方面保护你,替你抵御外敌、围捕捣乱者,让你度过重重危机。

复杂肝胆管结石、肝胆肿瘤的手术大,患者往往苦不堪言。讲过了太多痛苦和挣扎,熊立新仍然难以坦然面对。在外出学习了解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后,熊立新积极落实,目前,肝胆外科己完成"ERAS标准病房”认证授牌,自科室ERAS小组成立以来,与气道、疼痛、营养、心理、优化麻醉等多科室管理组联动配合,建立健全操作流程、病种实施路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等各项工作制度,对科室患者实施加速康复规范化管理。

“比如,手术前,针对老年人容易在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可以通过吹气球或是绕病房走20圈的方式锻炼呼吸;手术中,要与麻醉师等人配合,确保病人维持体温在36摄氏度,有利于循环的稳定;手术后,部分手术当天可以下床,术后进食无须等到通气。”熊立新说,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引入,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微信图片_20240619171228.jpg

57岁的陈先生乏力、食欲差、尿黄症状已有一个多月了,诊断为“壶腹部恶性肿瘤”,入住普外中心一病区(肝胆外科)进行治疗。

熊立新带领团队认真分析患者病情,邀请多个科室的专家开展联合会诊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术前,为陈先生实施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以减轻黄疸,同时加强营养治疗。完善所有术前准备后,肝胆外科手术团队为陈先生实施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切除胰头、胃窦十二指肠、胆管,仔细清扫各组淋巴结,镜下进行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等。历时7小时,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医护团队按照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原则,在术后第二日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帮助其逐步恢复饮食,指导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陈先生恢复理想,无胰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二周顺利出院。

2019年以来,他前后率领肝胆外科团队新开展肝胆胰复杂四级手术20多项,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肝段、肝叶、半肝切除术,巨块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保脾胰腺体尾部切除等高难手术,达到省级先进水平。肝胆外科科室团队在外科高难度手术领域不断拓展,综合手术能力持续迈上新台阶。

医与患关系的建立 是生命主权的交付

科室其余医护人员对熊立新的评价第一条是:严肃。

“不严肃不行的,你要知道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要知道你的一念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熊立新对科室的医护人员总是不苟言笑、要求严格。二十四小时工作是常态、医患之间的小矛盾心总是偏心患者那边、团建的项目总是爬山,名曰提高身体素质……熊立新承认对科室医护人员的苛刻,但是对于严要求没有丝毫松动。

面对科室成员个人生活与工作、个人与患者的权衡,熊立新的警醒掷地有声。

“医生和任何职业都不一样,你要知道,什么是生命啊!”说到这,熊立新很是激动,仿佛再严肃一点、再声嘶力竭一点,对医生的警示便会更有力一点。

微信图片_20240619171026.jpg

什么是生命?几个很简单的元素有机组合,就是生;这几种元素分崩离析以后,就是死。小区里散步的老人胸痛已经几天了,但是人老了不就是到处痛吗?手刚举起还没放下,突然他的心脏出现剧烈的闷痛,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痛个几分钟就缓过神来,所幸散步的人很多,周围的人及时将他送往医院开展介入手术,这是生;不远处的ICU,让丈夫一上午送了三次饭的奶奶终于没等到和女儿的最后一面,她其实不是想吃饭,只是想确定家人就陪在外面。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在这个世界上,一些元素重新组合了一个新的生命,还有一些元素发生了崩解,一生一死,医生每天要面对的就是这些。紧急时刻,医生的一个念头也能决定这些。

“医者,应常怀悲悯之心、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疾病!性命相托,每场手术,不论危重症还是平诊患者,不论繁简,我们都应全力以赴,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微信图片_20240619171248.jpg

五年前,李嗲(化名)突发腹痛难忍,继而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被救护车紧急送往长沙市第一医院。

到医院急诊室时李嗲血压己测不到,呼吸急促,熊立新简短询问病症及病史,细致查体后,考虑为结肠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失代偿),病情已十分危急,每分每秒都有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的风险。

由于情况紧急,同意手术的书面资料尚未准备完全。一边是半边身子卷入死亡漩涡的患者,一边是可能从此陷入纠纷的未来,家属的哀求不断在耳边回响。

“先救人。”经过协商取得家人的口头同意后,熊立新毫不犹豫将李嗲推进手术室,手术开始不久,意外突然发生!李嗲的心脏骤停,整个手术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熊立新立即开始为李嗲进行心脏按压,每一次按压都承载着希望与生命的重量。在经过几分钟的紧急抢救后,李嗲的心跳开始逐渐恢复了,经过4个多小时手术,李嗲转危为安。想起五年前的那一刻,熊立新仍深有感慨,手术室外再走慢一步,再迟疑一刻,一念之间,李嗲便是与家人阴阳相隔。

如若说人的一生,生是开始,死亡是结束,伤病是过程。那救死扶伤本就是一场拉扯,熊立新所做的,便是将死亡的脚步放慢些,终点线再拉远一些。

来源:红网

作者:杨胜男

编辑:马婉华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