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粮食安全的智慧防线
红网时刻
2024-06-17 08:51:32
字号: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日前公布2023年度秋粮收购情况及2024年夏粮收购计划。截至今年4月份,全国秋粮收购量已超过2亿吨,夏粮预计将收购7000万吨。收好粮还要守好粮,这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形成了包括中央粮食储备、地方粮食储备及企业粮食储备在内的完备体系。截至2023年末,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较2014年增长36%,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应对突发事件、保护农民利益及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保障,深耕“无形粮田”,中央启动了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推动粮库智能化改造升级。

随着大数据与粮储行业“数业结合”的日益深化,我国储备粮的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粮食收购环节,通过引入智能化检验、采样和入仓设备,实现了粮食入库数量和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有效避免了人为篡改数据和“转圈粮”等问题,提高了收购的规范化水平。在粮食存储环节,重力传感器、激光扫描粮面建模、微波探测粮食密度等先进技术手段的采用,可将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左右;同时,由AI驱动的控温、气调、内环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确保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使粮食保鲜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系统,首次实现了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粮食监管迈入网络化、智能化新阶段,形成了以国家平台为核心、省级和央企平台为枢纽、粮库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三级监管框架,实现了政策性粮食从收购入库、储存到销售出库等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不仅是改善管理的有效工具,更是推动管理模式转型的关键驱动力。目前,人机协同大数据管理正引领我国粮库管理方式从“人找问题”向“问题找人”转变。为此,首先需要持续增强数字技术的支撑能力,不断优化升级智能基础设施,全面实现粮食收储过程的高效、智能和透明化。其次应建立健全数字技术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与可靠性。通过精确管理数字设备和软件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支撑粮食安全网络的整体效能。同时,技术的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队伍,需加强粮食储备系统中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以确保“智慧粮仓”的有效运行。此外,还要不断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探索更先进的应用和管理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开发出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粮食安全的“现代防线”。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詹 琳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