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欧阳林 岳阳报道
10月中旬,一批新西兰原木抵达岳阳市临湘市鸭栏码头,不多久,便被运往岳阳中非工贸产业园湖南中栊木业有限公司仓库。卸货时,木头呼噜噜地滚进仓库,似沉睡后的狮子苏醒了。
记者走进仓库,只见一垛垛原木堆放整齐,仿佛是走进了新西兰的原始森林,木香荡漾,沁人心脾。
湖南中栊木业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原木。
每一根原木都贴上了“身份”二维码,还写上了“60、70”等径值数字。“最大的径值有80厘米。”中栊木业公司总经理伍剑平说,因公司需求量大,国内的原木满足不了供货需要,因而公司基本都从国外进口原木,有时候是新西兰,有时候是非洲国家。
岳阳与新西兰和非洲国家的“联姻”,缘于岳阳中非工贸产业园的牵线搭桥。该园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选址临湘,为湖南城陵矶新港区与临湘合作共建共享的“飞地园区”,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园区入驻企业已有7家,正探索“大宗货物+加工贸易+临港产业”的发展模式。
湖南中栊木业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原木,每一根都贴上了“身份”二维码,还写上了“60、70”等径值数字。
中栊木业是其中之一。看到家门口开了厂子,临湘本地人喜不自胜,有60多位“泥腿子”进厂当了工人。以前,村民魏爱华和丈夫都在外地打工,奔波劳累,赚钱还不多。如今,她骑上电动车,10分钟就能到工厂。“保底工资3600元,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五六千呢。”魏爱华说。
“工作累不?”记者问。
“做事哪有不累的?但比干农活轻松,也不用晒太阳。下班回家了管管老人小孩、种种菜,偶尔还可打几盘小麻将,自己赚钱自己花。花不完就存着,养老,够了。”魏爱华坦诚地说。笑容,在布满细纹的脸上绽放开来,如洞庭湖面漾起的水花。
入驻岳阳中非工贸产业园后,中栊木业每年木头加工规模保持在30万立方米左右,营业额达3亿多元。拥有“一带一路”气息的原木,已在湘北沃土上扎根,奔赴大江南北、千家万户。
“这是国际合作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对老家在福建的伍剑平来说很是亲切。
过去家贫,他年少就外出“闯江湖”,但他知道,老家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现代化“丝路”上的一名从业者,在这个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先行区”,真真切切地感受“丝路”风采。
如今,伍剑平一家四口都搬到了临湘,两口子在公司拼搏,两孩子在当地读书。伍剑平对孩子充满了厚望:“我们经常跟孩子说,要好好学习,开拓眼界,争取成为国家栋梁,将来满世界去看看,去见证中国的‘丝路’。”
临湘塔。(临湘市委宣传部供图)
傍晚,伍剑平带着妻儿去附近的临湘塔生态文化园散步。那里,是长江临湘段的起点,有从清光绪年间走来的百年临湘塔。但,这座百年老塔曾饱经风霜、面容斑驳。
长江岳阳段。(岳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阳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临湘塔迎来了新生,一举成为生态文化园的“东方明珠”。它嵌一方汉白玉质,巍峨耸立,蔚为壮观。
被浓翠包裹的生态文化园,富氧离子充足。每天,不少人在这儿打太极拳、跳广场舞。驻足塔下,便可瞥见那深情款款、壮阔雄浑的长江。
江边的风,吹来,舒畅。它们,带着伍剑平一家四口的“丝路之梦”,飘向远方,飘向世界。
附: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欧阳林
编辑: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