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青椒评论
对事实“不止不休”背后,真相与“真相”的距离在哪?
红网时刻
2023-04-09 16:43:27
字号:

微信图片_20230101151146.jpg

□刘佳(长沙理工大学)

近段时间,一则大众讨论度居高不下的,名为“疑似中国电科员工痛批领导加班”的聊天记录在网上疯传,引发无数人关于加班问题的共鸣。然而在随后的调查中,这个在所谓的“聊天记录”里慷慨陈词的陈某某系德阳某公司员工,中国电科内部系统查无此人。然而在事实反转后,人们的情绪并非直接转向了对于造谣的当事人的指责,有人坦言“虽然是假新闻,但是说的是真事”。那么在这条被流量引爆的造谣聊天记录里,真相与“真相”的距离在哪?

无可置疑,陈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违法,其伪造的聊天记录在网上数次传播后造成的网络舆情难以估量,其必将面临应有的惩罚。但是我们在这件事中最应该注意到的,是来自公众的态度与反应。人们在得知此事涉嫌虚造后,非但没有多少对于该事件本来面貌的讨论,而是将论题进一步引向企业强制加班的乱象,可见只单单的“辟谣”并不能够满足大众期待。这条假的聊天记录以“流量密码”引爆了人们的情绪,却像一把无法控制的火,进一步拉开了公众与媒体的距离——我们想要的“真相”,似乎超出了一条澄清新闻能够给予的范畴。

对于公众而言,当代互联网新闻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丰富,其解读重构的方式也随着自媒体的诞生而愈发多样。相比于传统媒体在社会媒介机构中的较大话语权和权威性,自媒体为了积累读者人数或者获取关注,在追随热点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博眼球或者夸大事实之举,然而这样的行为却模糊了事实与虚构的界限。人人皆为自媒体的时代让网络新闻从业者的门槛大大降低,较为缺乏的新闻工作素养使得反转新闻甚至于谣言如野草生长,我们处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些夸张的新闻逐渐超出原意,将不明真相的公众引向思想的灰色地带。

经过多样解读后的新闻,其中不良导向的信息流则让情绪感染蔓延到更大的群体之中。我们大多数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很难避免在裹挟中被舆论“牵着走”的情况。而距离我们遥远的事实则依赖于媒介的传播,媒体对于真相“不止不休”的调查,依然是我们能够及时辨明真假新闻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此前的“丰县八孩女”事件为例,尽管当时许多自媒体新闻报道热度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事实原貌,但新闻媒体的担当依旧在后续的调查中得到了体现。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公众与媒体的信心重建当然是双向的。媒体对事实真相的“不止不休”当一以贯之,我们亦需要明确:真相应专注于事实本身,切勿被所谓的“民意”牵动不安与焦虑的情绪。

来源:红网

作者:刘佳

编辑:刘昱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