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基础
红网时刻 字号:
2022-11-14 12:02: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当前背景下,这一部署极具针对性和指导性,为今后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和安全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2022年第四批小巨人企业名单发布,我国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和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不过,相对于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关键零部件上为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使命任务而言,高质量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还任重道远,需要在梯次培育、资本助力、集群发展、创新引领、精准扶持等方面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实施梯度培育工程,把握好认定速度和筛选门槛的平衡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既要做大基数,又要确保质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关键在于把握好认定速度和筛选门槛之间的平衡。2022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将优质中小企业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三者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优质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依据该管理办法,各地以及全国层面要制定和实施梯度培育工程,一方面分层级建立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做大基数,为保持适宜的认定速度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科学划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严把筛选门槛,确保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真正是位于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是真正创新能力突出、掌握了核心技术且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优质中小企业。此外,要畅通三个层次的双向转化通道,强化业绩考核、动态调整,确保梯度培育体系的活力。

实施资本助力工程,发挥好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的合力

相比于一般的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研发上投入更大,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融资模式创新不够、融资渠道过于狭窄、金融机构支持动力不足等使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法摆脱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要实施资本助力工程,发挥好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的合力。一是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金引导机制。结合梯度培育工程,健全分级分类培育基金支持程序和方式,发挥好引导效应。二是创新社会资本融资模式。如创新产业链融资模式,由金融机构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链主企业合作,发挥链主企业的增信作用,既帮助金融机构合理控制风险,又有效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助力作用。我国日趋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特别是创业板、科创板以及全国各地股交中心推出或筹建的专精特新板正在成为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主阵地,而畅通不同发展阶段和规模的中小企业上市通道、加强上市辅导等可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助力功效。

实施集群发展工程,营造好“链主”和“链属”企业共生生态

高质量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要顺应其集群发展的内在需求,实施集群发展工程,营造好“链主”和“链属”企业共生生态。一是明确各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及其“链主”企业。各地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发展基础和战略定位科学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制定延链补链强链总体规划,准确识别“链主”企业,科学划定以“链主”企业所在区域为核心的集群空间载体。二是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发展硬环境建设。统筹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现有园区平台,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为枢纽,实现多园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和发挥现有园区设施效能为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发展提供硬件支撑。三是着力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共生发展生态。围绕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积极引进、培育、新创“链属”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生产网络参与主体,塑造各参与主体竞争合作、互促互补的集群文化和运行秩序,形成富有活力的企业共生生态。

实施创新引领工程,锤炼好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真本领

高质量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要实施创新引领工程,切实锤炼好补链强链真本领。一是搭建产学研融合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专精特新企业要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方向发展,就必然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细分领域精耕细作,进而需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风险投资者、生产性服务供应商等关联主体分工合作、协同互动,产学研融合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则为这种互动提供有效支撑,并尽可能降低自主创新风险和成本。二是提供关键技术攻关和共性技术研发引导。各地可结合自身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以及相关“链主”企业的需求,动态更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短板”和“卡脖子”难题,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当地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锤炼好补链强链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三高一强”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为指挥棒,坚持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瞄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和强品牌的“三高一强”方向转型升级。

实施精准扶持工程,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支持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需求,有必要实施精准扶持工程。一是完善配套政策。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税收、落户、用地、人才培育、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配套政策不健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如构建统一的技术服务申请流程和官方平台、开辟针对性的校企人才持续性输送通道等。二是精细化地方政策。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在拟定、执行支持政策时因地制宜不够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实地专项调研,结合自身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以及地方人力、物力、财力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和精细化的地方支持政策。如针对当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帮助企业降低融资、物流等运营成本以及用地、用能等生产要素成本。三是实行“一户一档”“一企一策”精准支持措施。针对培育库中的重点培育对象,在技术攻关项目、人才培育引进、财政税收优惠、对外交流合作、资本市场服务等方面给予保姆式帮扶。在具有比较优势和重点发展的专精特新领域设置专项,定向精准帮扶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此外,在实施精准扶持工程中,还要重视扶持政策的持续性和延续性,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营造持续稳定的政策环境。(作者为湖南省委党校第63期中青1班学员,吉首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建军)

来源:红网

作者:丁建军

编辑:杨姝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