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唐小峰 周镜忠 李胜全 道县报道
在湖南道县审章塘乡葫芦岩村的邱声彪老人家里,保存着一只特别的竹碗。这只竹碗直径12厘米,高13厘米,靠近碗口处刻有两道紧挨着的圆,竹碗的外表饰以浅浅的花纹,在竹碗中部留有两个相距约4厘米的孔眼,方便用绳穿孔悬挂,便于携带。据老人介绍,这是一只来自江西的竹碗,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道县葫芦岩渡口时,红三十四师的一个红军战士留下来的。80多年来,邱声彪老人一家视这只竹碗如珍宝,防潮防蛀等防护措施做得十分到位。一只竹碗,有着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道县葫芦岩村位于潇水上游的支流沱水河上。沱水东面高耸一岭,高岭山势险峻,悬崖峭壁直贴河水。悬崖绝壁之上有两个紧邻的洞口形状极似葫芦,村子因名葫芦岩。据传,洞内居有一只大蜈蚣,修炼成精,蜈蚣精作孽多端,荼毒生灵,一场雷,把藏匿洞内的蜈蚣精劈死,从此葫芦岩平安宁静,过往商旅行人不绝,渡口繁荣。十几级的青石垒成的码头从高高的河岸延伸进深深的河水里,漫长岁月,青石码头渡着过往行人,度着平静时光,葫芦岩渡口是道州最古老的重要渡口之一。
历史风云吹袭,时光走到了1934年。8月,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领导下作为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江西出发西征,辗转进入道县。红六军团1000多人的先头部队比较顺利地从葫芦岩渡过潇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及部分军团从葫芦岩抢渡潇水。此次渡潇水,可谓十万火急!因为蒋介石已经判定中央红军“必沿五岭山脉,循萧匪(萧克)故道,经兴(兴安)、全(全州)间窜,且其行动必速,不致北犯,既有亦不过以一部掩护其侧翼。”蒋介石给何键发出“关于消灭中央红军于湘、漓水以东地区”的电报。与此同时,国民党调集了40万大军,对进入潇水与湘江两江狭长地带的红军布好了口袋阵,欲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不让红军渡过湘江。红军从江西进入湘南,国民党李云杰的27军如同疯狗一般紧追中央红军不放。此次过渡葫芦岩,李云杰的27军距离“红星纵队”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红三十四师奋力担任殿后任务,“红星纵队”从葫芦岩抢渡潇水,刻不容缓。
由于国民党的反共宣传,潇水河两岸的渡船全部被迫藏起。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老百姓自发撑起渡船,卸掉门板、床铺板、贡献木料帮助红军架设浮桥。此次过渡潇水,有一位名叫邱家儒的农民撑渡十分积极卖力。他看着站在他渡船旁边的一个红军战士腰间垮着个大竹筒,十分感兴趣。红军战士拿起竹筒告诉他说:“这是我们红军战士行军用的竹碗,是井冈山的翠竹做成的。”邱家儒说:“井冈山的竹子真大,我这根撑渡用的竹竿与井冈山的竹子没法比啊。”
此次过渡,人数众多,浮桥与渡船并用,因为红军要跟时间赛跑。此次过渡,老百姓从半夜时分开始撑渡直到天亮。军民一条心,红军较顺利渡过潇水。红三十四师战士最后渡过,然后设伏阻击追敌。红军十分感激葫芦岩老百姓相助,那个腰挎竹碗的红三十四师战士为邱家儒整夜撑渡帮助红军过潇水的精神所感动,坚持要把他的竹碗送给邱家儒留作纪念。
红军马不停蹄赶往黄家、追塘一带会合。回到家里的邱家儒因为那只竹碗受到了家人责备,家人说他不应该接受红军战士的竹碗,红军战士没有碗,吃饭饮水都不方便。邱家儒解释是红军战士坚持送的,但还是心生愧疚。
就这样,这只碗留在了邱家。每次看到这只竹碗,一家人就会想起那个瘦瘦的红军战士,对他牵肠挂肚。那个红军战士是否过了湘江,是否顺利到达了延安,每每想起那个红军战士,老邱心头十分难受。老邱临终时把竹碗交给后辈,再三叮咛后辈要保存好这只竹碗,只因为那个红军战士说过一句话:我们还会回来的!老邱的后人,谨记嘱托,世世保护着竹碗,80多年了,那个红军战士始终没有回来过。竹碗留在了葫芦岩80多年,老邱一家守护了80多年。时光远去,竹碗上印着的烽火岁月,葫芦岩渡口的涛声仍旧那么的清晰。
来源:红网
作者:唐小峰 周镜忠 李胜全
编辑: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