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振兴”故事多④丨湖南省财政厅乡村振兴工作队:唱响龙湾渔歌,共叙鱼水深情
红网时刻
2022-08-04 14:35:30
字号:

编者按:发掘“乡村振兴”故事富矿,打造“光影湘村”精品力作。由中共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电影局、湖南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光影湘村”湖南省微电影大赛一经启动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其中不乏驻扎在湖南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奋斗者们,他们希望借微电影大赛之平台,向更多人分享湖南乡村振兴第一线的感人事迹。本系列报道将对准湖南省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党员村干、农民企业家、青年服务者等先进人物、典型代表,倾听来自现场的动人事迹,为广大微电影爱好者提供丰富的内容素材。

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峦丛林,深入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腹地,便是龙湾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通讯员 邓玲 实习生 李经韬 长沙报道

从省城到乡村,从机关到基层,湖南省财政厅驻新化县龙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欧阳赞友把这一次驻村工作经历称作“圆梦之旅”。

“我出身于隆回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通过高考跳出农村到省城长沙读大学,四年后响应组织号召,通过选调生考试再从省城长沙回到乡镇基层工作,五年后再从乡镇基层、市直机关一步一步考到省直机关工作。兜兜转转17年,寻找机会回到农村、深入基层,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带着这一份独特的情感,欧阳赞友一头扎进了龙湾村的乡村振兴事业。

为改善民生福祉出谋划策、为振兴乡村产业蓄势赋能、为唱响“龙湾渔歌”特色品牌贡献力量,“干群同心、党群同行、鱼水情深”的故事,在龙湾村里不断上演……而这扎扎实实的15个月,也让欧阳赞友和驻村工作队员们逐渐从“异乡客”成为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

工作队晚上召开座谈会,听取村民意见。

做活鱼水产业新文章

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峦丛林,深入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腹地,便是龙湾村。

龙湾村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梅山文化、码头文化,鱼文化历史悠久,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优质,有着典型的水乡渔村风貌。三面环水,山环水抱,呈半岛风光,颇有世外桃源的野奢之美。

然而,就在这幅美景的背面,却一度暗藏着令人堪忧的发展难题: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里没任何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里的传统渔业也面临着禁捕退捕相关政策的挑战,村级发展、村民增收“看不到希望”……

2019年,龙湾村成功“摘帽”,从过去的省级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娄底市脱贫攻坚示范村”和“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任,让龙湾村再度焕发新生活力成为新的问题?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才有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自2021年5月份入驻以来,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中央“五个振兴”和省委“八大推动”的工作要求开展驻村帮扶,始终把谋求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刚到村里,欧阳赞友便马不停蹄带着队员们走村入户、下田看水,仔细记录村民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工作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入户走访全村746户,开了90多场座谈会,梳理出300多条建议,形成了150余项问题清单。

“别人搞过的产业我们村不搞,别的地方有的我不做。龙湾村历史发展脉络是怎样的,有什么资源,我们就做什么,这样产业发展才还能长久,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欧阳赞友一心改变产业同质化现象,走具有龙湾特色的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在“1品牌+5体系”的发展思路引导下,欧阳赞友和队员们创新思路,从龙湾村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融入龙湾特色的茶马古道文化、古梅山文化、爱国主义文化和传统民俗,组合“龙”“鱼”“渔”“鸟”“水”“歌”“船”等要素,牵头培育独具特色的“龙湾渔歌”区域公共品牌,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又将“龙湾渔歌”文化内核赋予文旅业态,塑造自有品牌,做活鱼和水的文章,形成产业链“生态圈”,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看得见山、望得住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追求,让全体村民珍惜、维护、投入“龙湾渔歌”品牌,共同打造富饶美丽和谐幸福的新龙湾,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为了龙湾村的长远发展,真正做活龙湾村这篇“鱼水”文章,引进的项目不仅要和产业布局及地理环境匹配,还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具备增加内生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功能。

经过反复讨论,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形成统一意见:凡是龙湾村要引进的项目,无论大小,都得符合“三个必须”——一是必须符合村里实际、符合龙湾村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必须是村民们支持的、想干的;三是必须有可预见性的发展前景。

“现在的龙湾村其实不缺项目,很多人想来投资。但我们必须对村里负责、对所有村民负责、还要对来投资的企业负责。”

工作队跟村民一起劳动。

写好鱼水关系新答卷

“原本以为来了个省里的‘财神爷’,没想到来的是‘抠门鬼’!”面对村民的质疑与不理解,欧阳赞友不以为然,“发展乡村振兴,不能光靠‘投钱’。只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严格把关、管理每一个项目,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回报,才能让龙湾村的村民获得实惠,才是对他们负责”。

引进市场主体,由企业携资开发,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工作队只负责大局统筹,为企业搞好服务,优化好发展环境。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不仅能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也能帮助农户持续增收,为龙湾村留下可长久受益的产业,打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欧阳赞友曾带队赴多地考察,从200余家企业中精心挑选合作对象。从洽谈到落地,每一个项目都至少需要耗费6到8个月的时间,“宁缺毋滥,能少花绝不多用。”这个工作原则贯穿其中。依托龙湾村的特色资源,为优质项目搭好平台,鼓励市场主体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导运营,产业发展马力更足,真正实现了“造血帮扶”。

“我们提出来的每一种观点和理念,其实都是契合龙湾村实际的,也符合这里的历史文化和风情民俗,所以百姓们才会认同,他们认同了,我们的工作才好开展。”在欧阳赞友看来,乡村振兴不仅要坚持因地制宜,实现“一村一品”,也要充分尊重村民,尊重历史、文化和价值认同,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龙湾村,在以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休闲康养+湿地研学为主导的多元产业体系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实:以百品萃为例,该公司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其投资的鱼菜共生项目是一种省内少见的新型农业业态,可带动农户、合作社充分发挥好当地渔业传统优势;意如亿拥有完备的食用菌销售链,能带动全村乃至全乡食用菌种植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中惠旅在龙湾村成立项目部,助力旅游产业设计、业态布局和运营管理,谋划旅游全域开发;“水韵龙湾”不仅能带动农产品加工,而且集旅游接待、电商运营、物流和人才培训于一体……

鱼菜共生基地、食用菌基地、电商网红基地、文化演艺产业基地、钓鱼基地、民宿基地、猕猴桃基地、蜜桔基地、房车露营基地等产业都起来了;500棵楠木、1000棵银杏、800棵紫薇、1500棵红檵木球、800棵樱花等绿化让村庄美起来了;通过产业发展和项目实施,直接为群众带来租金收入20万元、务工收入近200万元,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从0万元壮大到30万元。

而对于这位“抠门”的欧阳队长,村民们更是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欧阳队长和工作队为村里做的事情我们都看在眼里,为他们点赞!”

工作队带人参观介绍食用菌基地情况。

共绘鱼水情深新画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建,是架构乡村振兴强大动力引擎的关键。驻村工作队成员平均36岁,个个年轻肯干。在欧阳赞友的带领下,龙湾村“两委”班子的业务能力显著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全体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价值认同更为坚实。

龙湾村以前的村口,又陡又险,大车进不来,小车要小心翼翼地开。欧阳赞友很奇怪,为什么不改造村口,是因为没有经费,还是没有资源?经过了解得知,村口的那座山、那块地属于村里一户百姓,他坚持不同意。

交通不便,只会阻碍龙湾发展,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从上门做工作,到发动家人、亲戚朋友劝说,到利用党支部会议、屋场会等各种公开场合表明态度,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欧阳赞友花了8个月时间,打好“感情牌”,讲清“经济账”,终于做通该村民工作。如今,龙湾村村口已完成改造,打通之后,交通更加方便,百姓对此评价很高。

为了吸引龙湾籍人才反哺家乡,欧阳赞友与队友们联名给所有在外务工的龙湾人写了一封“家书”,言辞恳切,情深动人,充分激发了他们回乡创业、为家乡作贡献的积极性。龙湾村食用菌基地负责人龚鼎科就是一位受到感召、毅然返乡的代表。

龚鼎科多年来一直在江苏从事菌菇培育工作,很早之前就有了返乡创业的打算。在读了公开信之后,更加坚定了回乡的决心,便第一时间来到龙湾村实地考察。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很快他流转了40多亩地,建立起食用菌培育基地。据悉,未来还将建起40个大棚,发展姬菇、羊肚菌等菌菇产业,可为村里提供50多个长期就业岗位。

为了让人才留乡,欧阳赞友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跟着产业走,为振兴龙湾村不断注入新兴力量。“我们引进来的项目和企业老板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大家对村里都有感情,更有助于长远发展,我们既要让本地人留得住,又要让外地人留下来。”欧阳赞友说道。

当前,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的过渡期,这要求所有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既要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又要按照总要求统筹推进好乡村振兴,既要抓重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强弱项补齐民生短板,事情非常具体,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容不得半点闪失。

为了龙湾人民的美好生活,欧阳赞友被贴上了“狠心”的标签。去年,他年事已高的父母先后住院,而他每次只在医院待了一两个小时,就匆忙返回村里,马不停蹄拼命干,更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孩子,基本上处于“工作与单位脱钩、生活与家庭脱钩”的状态。

“以前在省直机关工作,往往只涉及一个领域,比较宏观。现在在农村,我直接面对的是人民群众,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件件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闪失。”欧阳赞友坦言,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真正走到了一线,干上了基层工作,对“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理应竭尽所能完成好各项工作,做到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今天,龙湾村变化日新月异,村容村貌美起来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产业发展旺起来了……一项项举措,释放乡村振兴能量,一处处变化,彰显为民情怀担当,省财政厅乡村振兴工作队走在前、干在先,以欧阳赞友为代表的驻村干部擦亮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执政理念的鲜明底色,党民同心,鱼水情深,“龙湾渔歌”正在这方热土激荡,乡村振兴大美画卷正在这湾水乡徐徐展开!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邓玲 李经韬

编辑:翁子茜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