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赚200万,“职业考生”的罪与罚
红网时刻 字号:
2022-07-04 08:49:36

近日,位于广东省茂名的化州市青鸟实验学校发布消息称,在今年的高考中,该校学生全某某以694分夺得茂名市第一名。随后有网友称,这已经是全某某第三次考上北京大学了,并因此共获得了来自学校等方面230万元的奖励,此事引发广泛关注,全某某被质疑是“职业考生”、高考“雇佣兵”。而根据媒体调查,相关中学确实存在考取清华北大可获百万奖励的机制,这引起了舆论对高考职业考现象的担忧。

争议:“职业考生”违规吗

全某某的行为引发全网聚焦,网友观点纷繁复杂,但“职业考生”现象是这场舆论风波的核心。部分网友质疑全某某高考移民,是各大民办高中的高考“雇佣兵”,实际上,近年来被质疑为“职业考生”的,全某某并非是第一人。对于这种行为是否违规,多名法律界人士也给出了专业意见,如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如果全某某无伪造考试资格的行为,只是复读,只是为了获取奖励金,那么全某某的行为无可厚非、并不违规。

虽然行为未违规,但更多网友提出批评,认为其利用高分牟利挤掉其他人名额,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不公平,如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陈秀伟律师认为,如果此行为或现象形成一定数量或规模,将挤占一定的高考名额,出现高考分数划线的不合理,从而影响高校招生的科学性,公平性。网友山清水秀地步称,这造成了恶性竞争、无意义内卷,浪费了社会教育资源,占用了其他学生的录取名额席位,与奖励高考状元的制度设计背道而驰,理应打击。但是也有网友认为,如果复读阶段全某某不是在公立高中上的,就很难讲挤占教育资源,网络大V@赚了三五斗认为,北大录取没去上,也会补录,不存在挤占当地的录取指标,职业考生凭本事吃饭,不违法违规,无可厚非。全同学把书中自有黄金屋快速落地了,几百万已经稳稳的装进口袋了,这个空子“钻”的没毛病。

反思:高考“奖励热”要降温

全同学的行为链条中,没有明确的规则上的漏洞。但是即使是合规合法的,不代表就应该被提倡,就该被鼓励。催生“职业考生”的背后是近年来不断兴起的高考“奖励热”。如广东高州市高考文理状元每人获企业奖励一套房等新闻近年来频繁引发关注。“几百万元和北大通知书你选哪个,现在有人给出答案了,选钱啊,因为学校还能再考”,类似的声音充斥舆论场。

各地不断攀升的高考“奖励热”触发了舆论的冷思考。有专业人士指出,这将会导致教育商业化,需要给“奖励热”降降温。尤其是那种私下谈好去用高奖金请学霸回来反复复读考高分、考名校来给学校做宣传的行为应该抵制,学校和考生本人都应该被给予一定的惩处。法律人士蒋茂鑫认为,高考本身是为了考生提升素质,若把教育当作赚钱以及炒作的工具,将教育“商业化”,即为获得商业利益而考试,与教育的本质相背离,助长不良风气,这将极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反转:警惕标题党误导舆论

舆论高度关注,媒体反复调查,随后北大、复读机构老师、全某某、广东教育考试院等均出面回应。据九派新闻报道,全某某曾在湛江的授课老师表示,因为对专业不满才选择复读。广东教育考试院新闻发言人称,其符合招考政策。网络上还有疑似全某某在衡中的复读同学也作了类似说明,根据这位同学的表述,全某某想考的专业是清华经管,这个专业需要省排名前20,所以才选择一再复读,侧面印证了全同学并非网传的“职业考生”。

多方回应出来前,全网针对全同学的讨伐,甚至到了网络暴力的程度。但当同学老师澄清后,舆论出现明显反转,维护全同学高考复读的权利,指责、媒体在报道时未进行详细的调查。近年来,多次热点舆情出现“反转”,标题党翻车。目前高考话题火热,需要警惕一些媒体、自媒体为了引起话题热度未调查清楚就进行报道误导舆论,炮制假新闻,挑动情绪,收割流量,获取利益。在复杂的舆论场中,尤其需要发挥出主流媒体的“主心骨”和“风向标”作用,进行兜底、补位、纠偏的报道。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彭娜

编辑:白杨波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