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栀子花开”背后的乡村产业振兴之道
红网时刻 字号:
2022-06-21 16:24:37

微信图片_20220621145417.jpg

宁乡喻家坳乡栀子花产业基地。(宁乡市融媒体中心供图,下同)

微信图片_20220621145413.jpg

栀子花已成为又一畅销的“宁”字号农产品。

“万绿丛中铺白玉,寻芳请到宁乡来”。5月20日,一场为期半个月的第三届中国·宁乡(喻家坳)栀子花节在山谷中拉开序幕;5月26日,央视新闻客户端直播团队走进喻家坳乡现场直播30多分钟……自2020年宁乡举办第一届栀子花节开始,栀子产业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成为广为人知的万亩产业、致富产业、支柱产业,已成为继沩山毛尖、宁乡花猪、沙田包子之后又一畅销的“宁”字号农产品,真正绽放出“一朵市花”应有的魅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产业,一条产业链富养一方百姓。近年来,通过发展栀子、稻虾等产业,喻家坳乡湖溪塘村集体经济从2008年的3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99.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百万元。邻村太平山村采取“基地+农户”模式,种植黄栀子、金银花、吴茱萸、黄精等中药材近5000亩,带动当地80多户、200多名村民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栀子产业发展是宁乡乡村产业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宁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长沙市关于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突出以产兴村、以业富农,立足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强化科技赋能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产业振兴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621145405.jpg

宁乡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提升行动。

“政府引导”——首要在找准定位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自2017年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宁乡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宁乡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宁乡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宁乡市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1-2025)》等一揽子规划性文件,绘就了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方案明确要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提升行动,提出要重点打造优质稻、花猪、茶叶、蔬菜、栀子、蓝莓、辣椒、小水果、烟叶、奶业十大优势产业示范片,推动“一县一特、一镇一特、一特一片”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一环两带、多点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锚定了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从乡村振兴起步年,到乡村振兴推进年,再到乡村振兴提升年,宁乡一年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走得扎实稳当有力。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在县级规划的指导下,各乡镇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精选优选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找准产业并非易事。首先要深入调查挖掘本地特色产业,做到对当地土壤、气候、水文、产品用途乃至历史人文均了如指掌。以栀子产业为例,喻家坳乡党委政府打造“栀子小镇”基于三个基础:一是据史料可查,当地有2000多年的栀子种植史;二是当地独特的山坳、红壤和气候环境,适宜优质栀子生长;三是当地栀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列入国家药典成为地标性药物。基于良好的历史渊源、种植条件和发展现状,宁乡市委、市政府把栀子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的重点农业产业,长沙市“十四五”规划把喻家坳乡列入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

如果说喻家坳发展栀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些特色产业不明显的地区该怎么办?答案是相信科技的力量。宁乡坝塘镇通过与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邀请农业专家把脉问诊,成功找准适宜当地种植的蓝莓特色产业,并结合农旅、休闲、康养等配套项目建设,打造成为小有名气的“蓝莓之乡”。近年来,宁乡科技部门采取“个体驻点、组团服务、产业帮扶”模式,从省内农业类院校、科研院所和本土农业领域中选拔90名专业技术型人才,成立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各乡镇农业产业项目帮扶指导,着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农业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农民主体”——关键在提升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地方的农业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才能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如何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充分激发农民投身乡村产业振兴的积极性?面对这两个产业发展路上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宁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是做大规模出效益。工业讲究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这一点对农业生产同样适用,特别是对粮食、生猪这两个核心农业产业来说。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宁乡坚决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加大对种粮大户、规模适度经营的奖补力度,每种一亩田补助超400元,有效激发了大户种粮积极性。如今,30亩以上早稻种粮大户达1345户,流转耕地面积25万余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生猪规模化养殖推广步伐也在加快,2021年,宁乡出栏生猪128万头,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0%;全市有年出栏万头猪场20家、千头猪场87家。特别是近年来,宁乡紧紧围绕花猪产业“百亿产业、富民产业、品牌产业”的发展定位,鼓励花猪规模化养殖,2021年出栏宁乡花猪38万头,产业链综合产值约36亿元,花猪产业量质齐升,实现了从“濒临保种”到“一肉难求”的华丽蝶变。

二是做强亩产提效益。提升亩产效益,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蛮干,而是精耕细作式的巧干。位于宁乡夏铎铺镇的三赢农庄坚持综合循环种养,地上种果、林下养鸡、池中养鱼虾,集加工、观光、用餐、休闲于一体,既生态又增收,真正实现企业盈利、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三赢”。“产业振兴,提升单位产出效益才有出路!”这是三赢农庄负责人陈代义的成功秘诀。无独有偶。宁乡青山桥镇田坪村多为山地、农作物产出率低、特色产业不明显,通过与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大力发展适宜当地种植的云芝、羊肚菌、高淀粉含量红薯等特色产业,并探索实施“一地三种”轮作,合计年产值400万元,亩均年产值达近2万元。事实证明,只有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充分发挥亩均各生产要素的能力,才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三是做优机制保效益。蛋糕做大了,收入增加了,关键还要分配好。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浪潮中,宁乡高度重视维护村级集体与农民个人的合法利益,自2018年起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收益分配红利化、监督管理规范化。曾获“全国年度十大改革案例”的鹊山村在土地合作经营改革中采取按人口“保底分红(土地流转收益分红)+二次分红(经营收入分红)+家门口优先就业”的分配方式,实现产业增值大头留在当地,广泛凝聚了人心。2021年,宁乡全市240个涉农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万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788元,同比增长10.2%,增速稳居长沙市四区县第一位。

展望未来,宁乡将坚持用抓工业的思维和方法来抓农业,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品牌化和法治化,培育优秀品种,提升农产品价值,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微信图片_20220621145400.jpg

一批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推进实施,楚沩大地将开出更加灿烂的“产业经济之花”。

“多方参与”——重点在凝聚合力

产业振兴,关键要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步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党建引领,引进优秀人才。产业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宁乡强化党管人才责任落实,利用换届契机,调优训强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目前全市村干部平均年龄为40.56岁,较上届下降3.5岁,每个村至少有1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994名,致富能人和返乡人才358名,为高质量推动产业振兴输送了“新鲜血液”。从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乡村创新平台搭建及科技人才引入等方面集聚人才,通过培训、引导和支持,涌现出花猪土专家李述初、辣椒夫妇肖胜蓝贺小贞、创业明星丁伟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市场投资,汇聚资本要素。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交换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它既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起点,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归宿。对于生猪养殖等资金密集型产业,宁乡借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契机,支持市国资集团大胆创新探索,引进正大等国际知名企业,全力推动百万头生猪产业链建设,实现国有资本“上山下乡”。对于栀子、蓝莓、水果等特色产业,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组织形式,公司投资为主、镇村适当配套,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基金需求。由工信部门牵头,推动园区食品企业在宁乡选址建设“企业+基地”对接平台,优卓、彭记坊等龙头加工企业与15个以上乡镇达成基地建设意向,有效促进本地要素资源“内循环”。

社会各界参与,拓宽销售渠道。做农业,关键还是要把农产品卖出去,找到好销路、卖出好价格。宁乡采取“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的方式,精心举办栀子花节、龙虾美食节、蓝莓文化节、茶旅文化节等系列节会,借助各类媒体发布产品信息,有效拓宽销售渠道。成立市级企业产销对接服务中心,解决同城不相识问题,促进产销有效衔接。坚持线上线下双销售,坝塘、老粮仓等纷纷启动“呷在坝塘”“粮仓在线”等网购平台,线上售卖坝塘本地时令水果、镇域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相关深加工产品,让广大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选购到最原生态的“一村一品”。坚定不移走品牌强农之路,鼓励以地域标识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截至目前,宁乡已有花猪、沩山毛尖、栀子、五里堆香干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实践证明,只有农产品畅销了,农民增收了,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振兴才有奔头。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既是宁乡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厚积薄发,也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底气所在,更是传统农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随着一批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推进实施,相信未来的楚沩大地将开出更加灿烂的“产业经济之花”。(唐卫强)

来源:红网

作者:大禾观察

编辑:彭佩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