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丨俄乌冲突观察
国际时评丨小偷小摸的“大翻译运动”,终究掀不起波澜
红网时刻
2022-04-06 22:24:18
字号:

国际时评丨利益和谎言:北约声明口惠而实不至

近段时间,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除了让西方军火商人的腰包鼓起来以外,也让活跃在境外社交媒体上的一帮不安好心的家伙,终于找到了千载难逢“借题发挥”的空间。然而,妄想刷一波“存在感”的他们,最终只会是刷了个寂寞。

在与俄乌冲突中心距离较远的国际舆论场上,各种境外势力在网络空间对中国进行的“认知战”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这样一个热衷于蹭俄乌话题,寻找各种能对中国进行恶意抹黑的言论的行动组织——“大翻译运动”。

图片

由来

“大翻译运动”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何谓“大翻译运动”?

所指的是境外一些势力,刻意片面选取中文社交媒体上的个别极端言论和观点,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有组织的传播,以达到抹黑中国,煽动他国民众对中国仇恨的目的。这类“拉仇恨”的家伙,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超级可怕的想法。

这个“运动”以波兰文“Za wolność naszą I waszą”(为了你我的自由)作为公开宣言,组织成员毫不掩饰地宣称他们意在持续煽动境外舆论对华的负面情绪。他们通过对外国受众传递带有明显反华倾向的诱导性和标签化信息,意图向国外民众证明“中国人不是那么友好”,以此掀起“反华”潮流。

起初,由于翻译“收留乌克兰小姐姐”等恶俗言论,开始获得外国媒体的关注。这个社群的成员觉得自己“很行”,所以在这方面大展身手,不断将中文社交媒体上关于俄乌冲突的过激言论,别有用心的刻意选取、片面翻译、恶意炒作。这个所谓的“大翻译运动”也就如此招摇过市。

图片

当然,“大翻译运动”也不是什么新奇事物,其本身作为反华舆论运动的一个组成并无特殊性可言,仅仅是妄图蹭上俄乌冲突的热度,给自己刷刷“存在感”而已。

幕后

活脱脱一副“西方耗材”的嘴脸

在“大翻译运动”的幕后,藏着的是一群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人。其中,各方势力鱼龙混杂,既有海外所谓的“公民记者”、反中乱港分子和欧美反华分子等网民群体,也有诸如“自由亚洲电台”和“美国之音”等类似的一些老牌敌对媒体。毫无疑问,“反华”是它们的共性,“捏造”是它们的手法,“抹黑”是它们的目的,只要能够拖中国“下水”、让中国“背锅”的事,这些家伙简直“乐此不疲”。

最初,这场所谓的“大翻译运动”是从民间网络社群发起,由于他们煽动仇恨制造对立的行径,有意选取并进一步强化了美西方对华已经存在的偏见,这种“完美”的迎合,让反华势力“如获至宝”,其险恶用心可见一斑。人家正愁找不到在俄乌冲突里“碰瓷”中国的借口,如今有人这么“贴心”地“递刀子”,何乐而不为呢?

美西方自恃手握有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不断为自己的舆论战“武器库”招兵买马。如今,“大翻译运动”的操盘手们——欧美一些反华媒体和势力深度参与其中,相互唱和,煽动鼓噪,通过请“水军”、转“大号”、报“新闻”等卑劣手段,将这些阴暗角落里捏造的“翻译”摆上台面,捧为“舆论主流”,从以往宣扬灌输自己的“普世价值”认知,再到当下散布少数极端言论,诱导民间仇恨对立,一门“歪心思”只想着如何更好地输出他们那些扭曲的价值观。

近年来,在香港“修例风波”、新冠疫情溯源、“新疆棉花”等舆论热点中,反华势力就已经多次挑衅生事。可想而知,未来西方反华媒体的舆论抹黑行径只会“花样”更多、变本加厉、层出不穷。那些刻意刺激、制造偏见、诱导仇恨的群体,虽然能够在国际舆论场上“风光”一回,然而如此谄媚表忠,最终也难逃“西方耗材”的可悲命运。

实质

境外反华势力支持的一出闹剧

俄乌冲突时至今日,世界人民已经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凭借对全球话语的绝对主导权,先后封杀了俄罗斯的一些媒体,故意塑造骨肉分离、移花接木的虚假叙事。在西方舆论场的多重“绞杀”下,俄罗斯成了无法发声的“哑巴”,硬生生被塑造成了西方人眼中的“侵略者”。

图片

▲所谓“俄军炸伤乌克兰孕妇”原是美妆博主摆拍。

美西方在信息舆论战中可谓“不讲武德”,一边对俄罗斯兴师问罪;另一边却对导致这场冲突的根源丝毫没有提及,并且自身历史上对拉美奉行“门罗主义”的霸道行径,对阿富汗、南联盟、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留下的累累血债更是噤若寒蝉、避而不谈。

冲突爆发之后,西方世界第一时间发动舆论攻势,让自己占据舆论制高点,同时还将矛头对准中国,将中国污蔑为“帮凶”。这些国家的政要频繁逼问中国对俄乌战事的立场,借机抨击中国,要求中国选边站队。如此看来,“大翻译运动”更像是美西等势力发起反华舆论战策略的配套方案,意在通过文化入侵、价值观灌输,开展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操控。

显然,在当前大国博弈的形势下,“大翻译运动”是一场具有全新特点的舆论斗争,能充当美西方对华舆论战、信息战和心理战的素材,因此被反华势力迅速发现和利用。在这场“不见硝烟”的鏖战中,我们必须认清美西方的“议程设置”和“构建叙事”的能力,种种抹黑举动肯定不会止步于此,这场网络舆论攻坚战依然任重道远,要有做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

贴标签易,撼事实难。

归根结底,小偷小摸的“大翻译运动”不过是有境外反华势力背景支持的一出荒诞闹剧而已,在中国崛起的大势所趋之下,也终究难以掀起波澜。

(红网·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84b667919000404a86872628e7ce3968.gif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刘经纶

编辑:张立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