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大礼包”让就地过年有力度更有温度
红网时刻 字号:
2022-01-14 15:26:13

2022年春节将至,眼下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又不断出现,其中天津、安阳两市更是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链。在此背景下,多地已明确部署疫情防控措施,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并纷纷推出政策“大礼包”让民众安心过年。#就地过年# #多地发钱鼓励就地过年#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各地发布鼓励性政策倡导就地过年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加,聚集性活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增大。为留人就地过年,不少地方发放“大礼包”,或是直接奖励外来务工人员,或是鼓励当地企业引导员工留在当地,并予以补贴,或是发放消费券、提供免费停车等方式让民众安心过年。

宁波为对非宁波户籍员工给予专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00元、最高500元;合肥直接向符合条件的非安徽省户籍员工发放1000元的“留肥红包”;杭州对春节期间留杭的非浙江户籍务工人员按每人600元标准发放电子消费券;浙江义乌则明确,春节期间,全市所有停车场免收停车费、市内公交车免费乘坐、A级景区免门票开放。此外,当地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将为在义人员提供每人20G的免费流量包;义乌广播电视台有线数字电视节目实行免费收看等。

这些真金白银的福利,直观体现了各地“留人过年”的诚意,也因此得到了舆论的认可与赞许。舆论纷纷表示,相关部门从疫情防控全局考虑,鼓励倡导居民群众就地过年,不仅是求真务实的科学之策,也是基于疫情防控大局的理性之举。央视网评论称,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春节即将到来,因为局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不少地方倡议就地过年,有些城市还送出了就地过年“大礼包”,既有力度,也有温度。河南日报表示,各地政府和企业给出了诚意满满的就地过年“大礼包”,面子里子都有,体现了对外来人口的善意与关爱,值得肯定。

舆论呼吁倡导就地过年要符合人情常理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地过年对于外来人口来说,总不免会留下缺憾。过年并不只是单纯意义上休假过节,春节已经成为人们为数不多的团聚时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如何让就地过年更得人心?舆论呼吁:

一是不能完全一刀切。破除简单化思维,既然是倡导、建议,充分尊重民众的选择权。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也在此前表示,春节期间是不是就地过年的问题要基于风险研判,全国不能“一刀切”,要分类、分区考虑。人民日报评论称,提倡就地过年,绝不是搞“一刀切”,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过一个健康温馨的春节。央视网表示,疫情防控下,就地过年有其必要性,需要注意的是,执行就地过年政策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

二是要增强人文关怀。民众响应政府号召,选择就地过年,是作出牺牲了的,因此,政府一定要优待,体现人文关怀,让他们留得安心。人民日报评论认为,群众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各地也应积极采取举措,从衣食住行到休闲娱乐,让就地过年的群众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光明网称,从政策效用的角度出发,只有让自愿就地过年的人得到合理的补偿与奖励,倡导就地过年才不是一句空话。中青评论也认为,用真诚和温情打动群众,才能更好地让人们理解政策、配合政策。另外,对于留守老家的群体也不能忽视,人民日报表示,这一倡导,一头连着外出群众所在的“当地”,一头连着远行人们牵挂的“家乡”。这也意味着,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妇女等群体,也要能过得暖心;这样,无法回家过年的人们才能更放心。

三是弹性休假应提上议程。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就地过年”也成为常态,这意味着要主动去适应并改变现有的社会生活方式。河南日报建言,弹性休假早日提上议程,需要用弹性、差异的休假来调节人口的流动,见缝插针、因人制宜地满足个体休假的不同需求,更精准地调节社会秩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婷

编辑:白杨波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