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崭新“名片” 培育制造名城 ——解码株洲营商环境升级版
红网时刻 字号:
2021-11-26 09:17:28

res03_attpic_brief.jpg

鸟瞰“幸福株洲”。

res07_attpic_brief.jpg

新近落户的一家机器人装配企业,为株洲市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添砖加瓦。

res11_attpic_brief.jpg

9月7日,时代电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总额75.5亿余元。

res15_attpic_brief.jpg

市民在市民中心使用自助服务机。

res19_attpic_brief.jpg

株洲市今年第二季度重大招商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res23_attpic_brief.jpg

株洲市民中心。

(本版图片由株洲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株洲市商务和粮食局提供)。

市场主体的多寡,是地方营商环境优劣的晴雨表。

株洲市政府新闻办11月18日发布:截至10月底,株洲市场主体总量33.8万余户,其中企业7.3万余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36%和12.33%。

另一组数据同样引人瞩目。今年来,株洲新添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9家,实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169家,华锐精密、时代电气、华联瓷业3家企业上市。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下行等多重背景下,企业稳步增长、不断壮大,无不说明株洲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奖状”为证。在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株洲排名全省第二,8个指标排名全省第一。今年,株洲“交房即交证”改革作为典型示范列入国家发改委编写的《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目录。

一流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株洲递给世界的新“名片”。

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时不我待,构建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临近岁末,株洲商贾云集,产销两旺。

一份冒着热气的文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这个工业城市的关注。11月12日,《株洲市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助推“三个高地”建设的若干措施》印发。这个被称为株洲招商引资新政的“28条”,以“看税收、重增量、可持续、能激励”为原则梳理、制定措施,涵盖产业招商、总部经济招商、基金招商、成果转化、政策配套等12个方面,单个企业最高奖励达5000万元。覆盖面之广、力度之大,超过以往。

“招商引资28条”出台,距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不过月余。

9月底,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3天会期,敲定未来5年发展宏图: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

在1.8万余字的党代会报告中,人们清晰地发现,营商环境成为关键词。“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看项目、中期看政策、长期看环境。要坚持以惠企便民为目标,不断改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构建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报告不仅在“硬环境”“软环境”升级上给出方向,还要求全域、全方面改善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份报告,窥见这个城市对过往、当下、未来的深层思考。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八大工业基地之一,株洲曾聚集大量重工企业,工业株洲由此得名。

近10余年来,工业革命风起云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株洲借势而为、顺势作为,搬迁改造清水塘老工业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破立切换,引入新企业,积蓄新动能,成为城市发展当务之急。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株洲审时度势,创造新的制度优势,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经济行稳致远,先后获评“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的市”。

迈上新征程,书写新答卷,从传统工业城市向中国先进制造业版图中的典范城市转型、裂变,株洲必须有更大作为。

优化营商环境,依然是重要的战略手段。

一件事常被株洲人提及。今年7月3日、4日,履任株洲市委书记3个月的曹慧泉取消周末休息,接连主持3场营商环境座谈会。

2天时间里,41名青年技术人才、7名创新创业人才、12名民营企业负责人先后受邀参会。会上没有汇报,只有分享,大家既“点赞”也“拍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惧问题,真诚吸纳建议;看到差距,必须迎头赶上。“你们参与和推动越深,株洲就越会成长为你们希望的样子。”“因为有你们在,我们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曹慧泉几句掏心窝的话,令闻者动容。

时不我待,继续前行。一个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领导小组迅速成立,明确7大环境27项任务和考核要求,按照“周汇总、月调度、季评估、年考核”的工作机制进行分级调度,形成问题交办、信息报送、责任分解等规范性制度。

株洲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恢清强调,把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提供坚实支撑。

上传下达,全面铺开。株洲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作为牵头单位,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级各部门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推进。

风雷起,战鼓催。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后,株洲上下形成共识,凝心聚力,探索创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打造极简“一件事一次办”

——深化改革,探索政务服务“株洲样本”

企业开办,是市场主体设立的第一道关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和直接体现。

株洲市以“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为切入点,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突出问题,革旧立新,再造流程,实行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窗通办”并行。

在线上,以“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为依托,将办理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开户一并纳入企业开办事项范围,各环节实现“一网提交、一次交互、数据共享、信息互认”。运用实名验证、电子签名技术,核发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零见面”无纸化审批。

在线下,在全省率先启用“企业开办一站通专窗”,建立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指标体系,将企业开办6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申请材料从23份缩减至5份,企业开办必需环节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最快4个小时以内办结的“株洲速度”。

“没想到真的能这么快!”近日,湖南颖元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陈女士到株洲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办理开办企业相关业务,窗口工作人员仅用半小时就办好公司营业执照。

目前,株洲市企业设立登记网办率超过90%,全市实现“企业开办一站通专窗”全覆盖。市场主体全部享受免费刻制公章的政策红利。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株洲在全省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主动将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一张清单管理,并建立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其中,市县两级具有审批权限的124个涉企事项中,直接取消审批11项,审批改为备案8项,实行告知承诺40项,优化审批服务65项。

出台《株洲市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实施办法》,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行住房改经营性用房承诺制,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园区集群注册,以购房合同和房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材料、法院判决书或拍卖成交证明、电费缴费发票等作为房屋权属证明,进一步释放场地资源,促进大众创业。

更大层面、更广范围的政务服务优化、升级行动密集展开。

依托“智慧株洲”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件事一次办”系统,推动273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的业务整合与流程优化,对标上海“随申办”完成28个高频“一件事”流程梳理再造。

31家市直单位一把手走进株洲市民中心,在窗口进行全程办事体验,各县市区同步开展,累计体验政务服务事项数248项,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实际问题132个。

株洲政务服务旗舰店“跨省通办”线上专区上线,首批74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打造市民中心“跨省通办”线下专区,进驻线下专窗事项100项,省内与长沙、湘潭、怀化签订“跨市通办”合作协议,省外与温州、泉州、吉安、深圳等9省12市建立“跨省通办”合作关系,市民办事不再“两地跑”。

信息时代,向数字化要效率。株洲实施数字化赋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攻坚行动,抽调50余名专干成立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全力打造极简“一件事一次办”。目前已梳理上线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联办过户、阶梯水电气一户多人口、网约车出租车驾驶员资格证等“一件事一次办”特色事项。在网络化、数字化、扁平化基础上,平均精简申请材料超过50%、压减办理事项70%以上,实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四减”目标。

改革向深处走,“样本”悄然而立。今年以来,株洲市“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共办结420万件,同比增长30%。“一把手走流程”典型经验在全省推介,全省加快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会议在株洲召开,株洲经开区《出台多项措施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被央视报道。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齐抓共管,良好营商环境助推制造名城

11月8日,株洲市相关部门联合为株洲天桥起重、中国铁建重工道岔分公司两个刚竣工的项目进行验收,当场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竣工即办证”是株洲市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指定代办、部门快办、联合督办”工作机制“裂变”的最新成果,将原本竣工验收阶段到房屋不动产首次登记所需的26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了企业早投产、早达效。株洲天桥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黄元政感慨道:“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决心把公司搞得更好。”

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服务产业项目发展,株洲形成了系列经验。

——推行“三零服务”。在全省率先实行“联合审查”,率先取消社会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实行在线数字化审查,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企业、审查机构、政府主管部门“零接触”,办理过程“零跑路”,企业“零付费”。实行“多审合一”“多图联审”,建设单位一次性网上申报施工图,计算机随机遴选一家审查机构完成审查,住建、消防、人防等部门并联备案,项目审查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均实时共享至各方用户,有效缩短施工图审查时限。

——实施“拿地即开工”。发布《株洲市园区社会投资类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细则》,实行“技术性预审”,建立不动产权登记快速通道。荷塘区中大机械生产制造基地、芦淞区罗莎食品加工基地等项目,从土地摘牌到拿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4份证书,仅用4个工作日。

——实现“交房即交证”。出台《株洲市“交房即交证”实施办法》,在政务窗口设置“交房即交证”受理窗口,修改、制定《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示范文本,对后置和承诺办理事项分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将“交房即交证”落实情况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纳入株洲市房地产行业信用信息评价。截至目前,有20个项目近5万户实现“交房即交证”。

更优的营商环境还在于良好的外部环境。

涉企执法检查过频,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株洲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改革,合理降低检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活动,问题督办实行“一单四制”,严查执法检查过程中的“索、拿、卡、要”行为。

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发展壮大举足轻重。株洲探索网络异地监管模式,与“淘宝”交易平台实现案件协查线上交互,千金药业、雪宝板材等一批商标打假维权成为典型案例。“炎陵黄桃”网络侵权保护模式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十大创新案例”。此外,与上海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达成合作,为中车株洲研究所出口的地铁车辆开展专利侵权预警分析。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二。

融资,一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株洲开展金融“暖春行动”,“千名行长进万企”为企业“私人订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今年新发放贷款373.4亿元。创新推出投贷保补联动机制,设立1.27亿元的中小微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出台全省力度最大的风险补偿政策,率先实行白名单企业见贷即保模式。构建“一行一主链”机制,围绕产业链配置资金链,获央视点赞。

近年来,株洲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9条帮扶政策,帮扶支持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转型升级、成长壮大。株洲市税务系统坚决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惠企政策,新增减税5.15亿元。

中欧班列实现了欧线、俄线、中亚线的全覆盖;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启运,打造了“铁路+海运+国际段内陆物流”的多式联运通道,为湖南乃至中西部“出海”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经济的全链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凡是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都要自觉坚定地做,凡是有碍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都要大刀阔斧地改。”株洲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在产业培育、企业和项目招引、人才引进等方面闯新路、出实招,“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做一步走”。

9月17日,株洲发布“新人才30条”,其中优化升级措施17条、创新措施13条,重点聚焦培养优势产业、突破“卡脖子”技术、人才“引培并重”“双创”支持等方面。

近年来,株洲深入推进岗位、学位、床位、梯位、车位、厕位、摊位等民生“七位”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区域土壤质量、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河流水质均得到明显改善,获评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勇夺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地市“六连冠”,四次捧得“长安杯”。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株洲,越来越有颜值、有温度、有魅力。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招商活动中主动为株洲“站台”:“我们见证了全国领先的株洲服务、株洲效率与株洲速度。”德国Krinner公司将亚洲唯一生产基地落户株洲,项目负责人克里斯通芬·布克说:“园区发展和营商环境非常好,要扎根株洲做一番事业。”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1月22日,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深入石峰区田心,调研九方中学及中车株机前广场改造项目推进情况。

田心,“中国电力机车摇篮”,是株洲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主阵地、主战场。曹慧泉此行目的显而易见,全面加快大小田心升级改造步伐,打造产城融合新地标,力推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做大做强。

带着切切深情、带着浓浓诚意,引进来、走出去,内陆株洲攀上开放高地。

今天,在狭长的株洲地域上,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达87家,6000余家工业企业马力开足,产品远销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制造名城、幸福株洲阔步而来。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株洲,这座创新之城、创业之城,已开启新的征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永亮 宋斌 卜家琪 杨清 谭茜君 刘萱 欧阳琳

编辑:朱嘉仪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