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一老师在晚自习发现,后排一名男生心无旁骛地织着毛衣,于是掏出手机走到他身边,但他也没察觉到自己,可谓是“沉浸式织毛衣”。该老师说,学生称是要送给一位重要的人,熬夜学了好久,反复织了好几遍,她觉得很感动,就将毛衣归还给学生。(10月22日 澎湃新闻)
相关视频在网上被热议,有网友评论道:“不好好读书提升自己的价值,以为打件毛衣就是对很重要的人好吗?分不清前途和爱情的重量,他未来会知道这份爱太幼稚。”该观点收到了三百多个赞,尽管它已偏离了教育的意义。
还记得看过一条让我触动的博文,江苏大学文学院周衡老师对学生说,“我会给你们两次逃课机会,一定会有什么事比上课更重要。比如楼外的蒹葭,或者今晚的月亮。”
织毛衣的男生,成绩好坏不得知,不能因为他在视频中没有学习,就妄下结论。少年自有少年心事。在成年人看来幼稚且无用的,可能是被少年珍视的心意。被感动并归还毛衣的老师,懂得何为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无德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伦的丧失。从教育现实来看,当前的教育面临被功利性裹挟的困境,大多数人仍高呼“一百分万岁”。机械的教学、冰冷的知识,并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人们应警惕被功利压迫,丧失人性关怀。
武汉大学易栋老师在樱花最盛时看昔日爆满的讲台下稀稀落落,笑眯眯地说,“快逃课,快逃课,如果樱花常开、青春常在,这一切都不会这么动人情怀。”学生心中有爱、有世界,又何愁学不到知识,成不了才?
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个体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对于每一个学生,给予一定的期待,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思考,最终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模样。为师者更需要用浪漫主义情怀,去浇灌学生尚在成长中的心灵。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与人的对话,也是人与人的和谐共生。让学生在低头努力学习时,抬头就能看见光,是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教育也需要诗和远方。不应用二元对立思想看待教育的现实与浪漫。教师和学生都不仅要正视骨感的现实,还应有浪漫主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文/沈倩(长安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沈倩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