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推介会 让你知道“治水”如何变为“智水”
红网时刻 字号:
2021-10-13 22:45:15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长沙报道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防汛,是不是一群人队形拉开,沿着大堤从头走到尾,探查哪里有渗水,哪里有管涌?这种人海战术固然能在防汛中取得不俗的效果,但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必然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10月12日至13日,湖南省水利科技创新会议暨第三届湖南省水利先进实用技术(产品)推介会在长沙召开,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和各式智慧水利系统缤纷亮相,让人一眼看懂治水如何变为智水。

“过去水库坝体出现疑似险情,或者进行定时检修,唯一的办法就是派蛙人潜入水底,一点一点的摸索,且不说工作效率,在人员安全性上就令人提心吊胆。”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坝中心副主任梁经纬指着展台上的一台黄色水下机器人说。

WechatIMG1244.jpg

湖南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水下机器人。

在这台机器上,尾部和两侧是动力装置,工作人员远程操控机器人前进或转向;头顶上的声呐,让水底地形一览无余;前方的高亮度探照灯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可以完成简单的除险任务;再加上机械臂上的喷墨装置,通过将水染色,再观察水流方向,就能探测堤坝有无渗漏。

旁边的一台红色管道机器人,则在堤坝涵管发生渗漏或堵塞时派上用场,细长的机体直接开进狭窄的涵管,进行应急处置,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派勇敢者冒险钻进管道除险。

另外一台无人机看似普通,却可以通过搭载红外热成像镜头,在空中观察坝坡温度成像差异性,准确识别出堤坝管涌、渗漏、浸散等隐患,实现隐患早期捕捉和汛期险情快速定位。

展区一角的随意一瞥,就足以惊艳四座。

WechatIMG1245.jpg

湖南省水利先进实用技术(产品)推介会现场。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设备其实早已在水利工作的实际应用中经过重重考验。前面提到的水下机器人就在宁乡黄材水库等水利工程安全检测中得到实际应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堤防渗漏巡检技术也屡次在洞庭湖大堤上发光发热。

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纸上,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少不了交流和支持两大关键词。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子龙介绍,此次推介会的举办,正是立足搭建平台,通过水利科技创新会议、先进实用技术(产品)推介会、水利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等会议的举办,加强省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科技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同时,利用现场展览展示推介,为这些先进实用的技术产品找个好“婆家”,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含量。

WechatIMG1247.jpg

推介会也是技术交流会。

从2017年湖南省水利先进实用技术(产品)推介会首次举办以来,参展单位、展区面积、展出的装备技术数量呈现猛速增长态势,特别是此次推介会,近4000平方米的展区,来自省内外的84家参展单位,面积和数量分别是过去两届的5倍多和2倍多,这既反映出推介会的影响力与日增强,更说明了“以科技创新推动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发生这种变化,翻开《湖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就能找到答案。“加速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样的描述有态度,这样的推介会更有行动。

湖南是全国水利大省,水库数量占全国总数七分之一以上,水旱灾害更是频发。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湖南水安全网势在必行。按照最新的发展要求,湖南省水利厅提出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开展智慧化模拟,支撑精准化决策,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还有更多默默守护我们幸福与安全的技术与产品从想象变为现实,让治水不靠“蛮力”靠“脑力”。

来源:红网

作者:杨朝文

编辑:王津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