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9月3日讯(通讯员 周镜忠 盘林 毛黎明)道县葫芦岩红军渡流传着许多红军过境的故事,1934年11月20日至26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六天六夜。当地瑶民群众连夜撑渡船帮助中央红军过河,有一天整整撑了6个多钟头,直到天亮,累的手脚都直不起来,红军赠给艄公邱家儒的一只竹碗被珍藏好多年。
上世纪30年代,邱家儒一家就住在葫芦岩渡口附近。当年30多岁的邱家儒是一名渡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撑船摆渡。红军长征过道县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共宣传,河两岸很多渡船被藏了起来。邱家儒当时正在渡口附近,对面游过来两个人,朝他喊了一声同志。当听到“同志”这句话,邱家儒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觉得他们一定是红军部队,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红军得知邱家儒是一名渡工,希望他能帮助红军渡河,并询问摆渡过河的价钱。邱家儒一口就答应下来,并说到你们随到随过,不收钱。
邱家儒所撑的渡船,一次只能装下40人。为了加快速度,他赶紧叫来几个熟悉的村民,撑来第二艘渡船。随后,按照约定,邱家儒来到渡船上等候。很快,红军大部队就来到对岸,他赶紧撑船往河对面划去。就这样,两艘渡船在河面上轮番摆渡,连夜帮助红军渡河。
为了支持红军,当地村民有的卸掉自家的门板、床板,有的拿来自家的晒衣竹竿等,甚至拿来了棺材板,抬到河边帮助红军架设浮桥。军民一条心,红军大部队连夜成功抢渡过河,然后设伏阻击追敌。临走时,红军战士不忘把这些东西归还老百姓,匆忙中还将一家门板上错了,一扇高、一扇低,在我们这里留下了“高低门”的故事。
红军过渡最后一夜渡河后,劳累的邱家儒正准备坐下来休息。这时,他看见一个红军战士身上带了个大竹碗,红军战士告诉他这是用井冈山的翠竹做的。后来,红军战士就把这只竹碗送给邱家儒做纪念。就这样,这只竹碗留在了邱家,成为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
这只竹碗直径约12厘米、高13厘米,碗口处刻有两道紧挨着的圆,外表饰以浅浅的花纹。在竹碗中部,有两个相距约4厘米的孔眼,方便用绳穿孔悬挂,便于携带。
“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最后从葫芦岩渡过潇水,立即在潇水西岸设立阻击阵地,不让追敌过河,为红军主力顺利突围赢得了时间。据当地村民讲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红三十四师临时指挥所岭头山上的环形工事里还找得到弹壳……至今葫芦岩红军渡流传着许多红军过境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将原来的浮桥渡口更名为红军渡。
延伸阅读:道州之道·忠诚正道①丨道县红军渡
来源:红网
作者:周镜忠 盘林 毛黎明
编辑:陈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