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揭秘中医∣湖南省中医院专栏
超低位保肛术 让直肠癌患者“体面地生活”
红网时刻 字号:
2021-08-18 10:03:20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2日讯(记者 许建 通讯员 陶艳 罗丹)近日,44岁的龙先生接受直肠癌手术后顺利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院。出院时,龙先生握住该院肛肠科主任尹晖明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尹主任让我重获新生,让我能够更体面地面对今后的生活。”原来,龙先生半年前出现反复便血,起初以为是痔疮,未引起重视,直到一个月前,便血越来越严重才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后发现直肠有肿块,怀疑直肠癌,建议他到上级医院治疗。

龙先生随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两家知名医院,经相关检查和病理切片确诊为直肠癌。两家医院权威专家给出了同一个结论:“肿瘤位置低,要想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保住肛门几乎没有可能”。听到这样的结果,龙先生感觉“天都要塌了”,如果不能正常排便,每天挂个“屎袋子”,那真是生不如死。在绝望之际,他听老乡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不错,可以试试。王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中医附二院肛肠五科,接诊的正是科室主任尹晖明。

医学上普遍认为,在所有的直肠癌中,只有当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3厘米以上者,才有可能在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肛门。如果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1.5厘米以内,想要将肿瘤切除干净的同时保留患者正常的排便、排尿、性生活等生理功能,难度非常大。尹晖明仔细了解龙先生的病情后,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那么糟。虽然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只有1.5厘米,属于“超低位直肠癌”,但肿瘤活动度尚好,没有突破粘膜下层,也没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认为可以保住肛门。龙先生得到尹晖明的肯定答复后,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目前,龙先生已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高-中分化腺癌”,肛门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临时排便口恢复情况良好。

要实现超低位保肛,医生需准确评估肿瘤的TNM分期,即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深度、范围,有无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等,这不仅是一个医生技术能力的体现,更需要一个包括影像科、放疗科、肿瘤内科、超声科在内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的支撑和护航。

直肠癌术后60%~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异常,但大部分在1~2年内能基本改善,极少数始终无法改善者,最终可能还是要选择结肠造口术。因此,直肠癌患者在成功实施了超低位保肛手术后还需要定期复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肛门功能锻炼。在此期间,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起居,同时注意造瘘口有无炎症、出血等异常,肛门是否有异物排出等。

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不十分清楚,主要与自然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直肠息肉、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也是高危因素。尹晖明提醒,由于早期直肠癌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如果出现大便出血或排便习惯改变,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轻率地当做“痢疾”或“痔疮”。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手段,约80%的直肠癌患者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怀疑直肠癌者,还可通过直肠镜检、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盆腔磁共振(MRI)、腹盆腔CT等辅助诊断。发现直肠息肉、腺瘤等病变,要及时手术切除,并定期门诊复查,平时饮食清淡,多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及一些烟熏食物的摄入,同时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直肠癌的发生。

来源:新湖南

编辑:周曼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