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皇枇杷,独备四时之气
红网时刻 字号:
2021-08-06 11:32:46

被誉为“果中之皇”的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水果,因其叶似琵琶而得名。《二如亭群芳谱》介绍枇杷:“秋萌,冬花,春实,夏热,独备四时之气,他物无与类者。”

杜荣

推荐词

与其他果树不同,枇杷树秋孕冬花,春实夏熟,故有“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之称。枇杷果熟时,正逢一年中的水果淡季,因此在南方,它还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枇杷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有“果中之皇”美誉。其颜色金黄鲜亮,彰显吉祥与喜庆;累累果实,象征子嗣昌盛。

树木档案

枇杷是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常绿小乔木,树高可达10米。叶片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圆锥花序顶生,果实球形或长圆形。枇杷原产于四川、湖南等地,目前各地广泛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者。日本、印度等国家也有栽培。枇杷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温度。

枇杷,又名芦橘、金丸、芦枝,因其叶片形似乐器“琵琶”而得名。作为南方水果的代表,枇杷可谓承四时之雨露,其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其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等南方省区,经过2000多年的栽培,已经成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果树树种。由枇杷树栽培逐渐发展的枇杷诗词、绘画、中药配方、园艺置景等,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枇杷文化。

诗文吟咏枇杷树

我国古代多部典籍记述过枇杷。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有“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这是有关枇杷的最早文字记载。晋代郭义恭《广志》有“枇杷冬花,实黄,大如鸡子,小者如杏,味甜酢。四月熟。出南安、犍为、宜都”。南朝宋周祗《枇杷赋》有“至枇杷树,寒暑无变,负雪扬花。余植庭圃,遂赋之云”……古籍记述枇杷的文字还有很多。

自唐代开始,我国民间种植枇杷渐多,因而唐诗中关于枇杷的诗句非常多。杜甫《田舍》有“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岑参《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有“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羊士谔《题枇杷树》“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用诗语记述了枇杷花期。白居易《山枇杷》有“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有“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元稹《山枇杷》有“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全唐诗》中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

此外,李世民《进枇杷贴》全文是:“使至,得所进枇杷子,良深慰悦。嘉果珍味,独冠时新。但川路既遥,无劳更送。今者梅炎藻夏,麦气迎秋,香标兰坂之风,镜转桂岩之月,为善之暇,想足怡神。延望白云,载深离绪,聊疏绿字,此不多申谘。”这幅枇杷贴书法遒劲洒脱,贴之内容令人称颂。

宋代很多著名诗人都有枇杷诗传世。梅尧臣有《隐静遗枇杷》《依韵和行之枇杷》《寄隐静山怀贤长老》等多首枇杷诗。欧阳修《乐哉襄阳人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有“罗縠纤丽药物珍,枇杷甘橘荐清罇”。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有“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陆游《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枇杷一株独结实可爱戏作长句》有“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三》有“新城果园连瀼西,枇杷压枝杏子肥”。杨万里《枇杷》有“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戴复古《初夏游张园》有“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宋代还有很多我们不熟知的诗人也都有枇杷诗句传世。

明清时期及之后,既写枇杷诗又绘枇杷图的文人渐多。明代沈周喜爱枇杷,写有多首枇杷诗。《枇杷》“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漙漙。从今抵鹊何消玉,更有饧浆沁齿寒。”读来意趣盎然。清代金农多幅枇杷图自题诗相配,《野枇杷图》配“赏遍桃花又李花,千钱买酒不须赊。阿谁拖着青藤杖,来看僧楼野枇杷”,诗画相映,诙谐有趣。此外,民间有关枇杷传说、谜语也都非常生动有趣。

丹青绘就枇杷画

枇杷树四季常青,树冠美丽,挂果期间满树金黄,鲜艳夺目,历代很多画家喜绘枇杷图。宋代赵佶《枇杷山鸟图》,一只山雀栖于果实累累枇杷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林椿《枇杷山鸟图》,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正欲啄食枇杷,却看见枇杷上一只蚂蚁,定睛端详,妙趣横生。明代沈周绘《卧游图册——枇杷》《枇杷图轴》等多幅枇杷图。他在多幅枇杷图上题不同枇杷诗,诗画互辉映。周之冕有《枇杷珍禽轴》《百花图卷》等,百花图卷中枇杷等花卉皆与诗相配,画卷更生辉。

清代很多画家喜绘枇杷图。恽寿平有《瓯香馆写生册》“枇杷”册页,原济有《枇杷图页》,沈铨有《枇杷翠鸟》,金农有《枇杷扇》《枇杷图轴》《野枇杷图》等,他在多幅《枇杷图轴》上自题不同诗,风趣幽默。虚谷爱枇杷,有《枇杷卷》《枇杷扇》《枇杷图轴》《佛手枇杷轴》等多幅枇杷图。任颐有《枇杷轴》《枇杷猫雀图》等。吴昌硕亦爱枇杷,有《枇杷轴》《枇杷图轴》《枇杷芭蕉图轴》等数十幅枇杷图。陈师曾有《桃榴枇杷图轴》。此外,故宫博物院还珍藏有马元驭、弘历、翟大坤、程庭鹭、吴熙载等人的枇杷图。

近代多位文化名人有枇杷图传世。齐白石非常爱画枇杷,有《枇杷图轴》《枇杷朱兰轴》《枇杷飞禽轴》《枇杷杨梅轴》《枇杷镜心》等几十幅枇杷图。徐悲鸿有《枇杷佳果图轴》《枇杷轴》《徐悲鸿画枇杷于右任书诗成扇》等多幅枇杷图。李苦禅有《五月枇杷正满林》《枇杷小鸟》等。张大千有《枇杷图》《五瑞图》等。

当代画家陈年、谢公展、朱屺瞻、刘海粟、王个簃、潘天寿、来楚生、江寒汀、张大壮、马万里、赵少昂、郭味蕖、唐云、程十发、刘文西等一大批画家都有枇杷图传世。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堆彩枇杷纹盒》《剔红枇杷纹盒》《紫檀嵌玉石枇杷式盒》等枇杷图案精美藏品。

栽培选育枇杷果

我国人民食用枇杷历史悠久,古代典籍有记载。

《西京杂记》有“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枇杷十株”。《周礼·地官司徒》有“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蓏,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说明我国人民栽培食用枇杷至少有2000多年历史。

枇杷果肉柔软多汁,味道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糖类、脂肪、维生素、蛋白质、果酸及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风味独特,老少皆适宜,因而我国历代群众自发选育枇杷优良品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注重林产品新品种培育,特别是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组成研发团队,大力培育枇杷新品种,如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龙眼枇杷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枇杷新品系培育方面业绩突出。

为加强枇杷种质资源保护,我国建立了国家果树种质资源福州枇杷圃,收集保存不同品系枇杷种质资源。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组织全国枇杷种植和科研单位开展技术服务与信息交流,已举办了十届“全国枇杷学术大会”,促进枇杷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培育出的“西山青种枇杷”“东山白沙枇杷”“攀枝花枇杷”“石棉枇杷”“塘栖枇杷”等近20种枇杷名品,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医家尝试枇杷药

枇杷叶入药很早,古代多部医学典籍都有记载。《备急千金要方》有“枇杷叶,味苦,平,无毒。主啘不止,下气正尔。削取生树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煮汁,冷服大佳”记载,并有“治呕哕方”等方剂。《新修本草》有“枇杷叶不假煮,但嚼食亦瘥人,以作饮乃小冷。”

枇杷叶味苦性平,有清肺和胃、降气化痰之功。故历代医家多将其作为药用之物,枇杷叶、果、核、花、根均是药中良品。《本草纲目》对枇杷树分布、树高叶形、果实形色及药用等作了说明。《本草纲目》曰:枇杷“性味甘、酸、平、无毒”,有“止泻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之功效。

《本经逢原》有“枇杷叶,辛苦平无毒。刷去毛,蜜炙用。发明枇杷味甘色黄,为脾家果。然必极熟,乃有止咳下气,润五脏之功。若带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满泄泻。其叶气味俱薄,故入肺胃二经,治夏月伤暑气逆最良”等。

我国用枇杷叶配制的枇杷膏或枇杷露,如治咳川贝枇杷露、川贝枇杷糖浆、枇杷叶膏等,为大众广泛认可。我国《中国药典》收录的药有:枇杷止咳胶囊、枇杷止咳颗粒、强力枇杷膏、强力枇杷露等。

九州续延枇杷景

枇杷树是常绿小乔木,枝干苍劲挺拔,叶片宽大,四季郁郁葱葱,且树高适宜,既不遮挡屋内阳光,又可赏花赏果,遮阴纳凉,适合宅院美化,也是园林景观优选树种之一。2000多年前,司马相如描写上林苑盛况的《上林赋》中“枇杷橪柿……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就是枇杷树既是皇家园林景观树,又是皇家采食珍异鲜果的文字记载。

自唐代以来历代百姓喜植枇杷树,一些讲究的人家房前种几株枇杷树,既作四季景观又可初夏品尝枇杷果。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始建于明朝的苏州拙政园,就有园中园——枇杷园,精巧雅致,每年5月枇杷满枝头,金黄鲜亮的枇杷掩映在墨绿枝叶间,葳蕤生光。现代园林建设中,枇杷树因其树形美观,多被丛植或群植于公园草坪边缘、湖边池畔等地。

作者简介

杜荣现供职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生态文学创作,有《印象生态》《故乡背影》《心灵絮语》等作品集。

本栏目由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亚太森林组织主办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刘秋平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