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矮寨”②:不死的“竿子军”
红网时刻 字号:
2021-03-27 22:36:23

编者按:乘近期省内主流媒体,对矮寨大桥乃至湘西进行集中宣传之机,红网特约作家吕高安,推出“第三只眼看矮寨”专题系列散文,通过描写矮寨古今之变,体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交通精神传承,以及矮寨人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改变山河,追求幸福的不坠之志。

图片6_副本.png

1937年通车时的矮寨盘山公路。龙剑英供图

文/吕高安

近期,三星堆遗址新挖掘显示,四川盆地与同期中原文明诸多不同。说明远古洪荒,南北交流不畅。到春秋战国,楚人南下,苗民内迁。修建湘川驿道,成为西上川渝必然选择。

然而,关山阵阵,重重阻隔,何况矮寨地区,历史上多次地震,地质极其复杂。修建驿道,谈何容易?

《史记.平淮书》:“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数岁道不通”。汉武帝想开辟西南夷道,几万人几年施工,毕竟归于失败。朱元璋遣30万军队,赴云南镇压酋长,只好避走川渝,改道贵州。

至于百姓出行,只靠“苗路”,随山势走成的那种羊肠小道。至民国,湘西苗路还是“若断若续,交互纵横,茅茨闭塞......险要之处,轻猿难攀”(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

图片7_副本.png

1939年,沅(陵)永(绥)段路线,经过矮寨盘山公路略图。龙剑英供图

图片8_副本.png

1950年代的矮寨盘山公路。龙剑英供图

怎么办?修建湘川公路。

举全省之力,湘川公路1936年3月动工,1938年5月竣工通车。其中天险中的天险——矮寨盘山公路,倒在1937年3月便建成。

面对垂直高度440米,坡度八九十度,而水平距离不足100米的悬崖峭壁,连抡锤掌钎打炮眼,都站不住脚。于是,工人们在岩壁上端打栓,栓上挂个带麻绳的大竹筐,人随竹筐吊下悬空打钎。吃喝拉撒做,整天不出竹筐。

30年前,我首游德夯,惊讶矮寨附近村庄,怎么石板墙、石头砖、石片瓦、石块路、石质打谷场,全是规整的天然石物。矮寨之矮,大概缘自石头——当年修筑盘山公路剩余的“纪念品”。

据说,修路胚时,一块悬空的大石头牢不可破,炮眼打不进,只好用钢钎撬,一撬,磨盘大的碎石掉下来,砸死两个工人。死者妻子闻讯赶来,披头散发,号啕大哭。这一哭,大石就掉下来了……俨然“孟姜女哭长城”。

史载,短短六公里公路,就动用2000多人次民工,白天炮声、锤声响彻山谷,夜间以竹筒(盛满煤油)燃烧照明,风雨无阻。为战胜大自然的奇险,瞬息万变的气候,土匪恶霸的劫乱,筑路勇士披荆斩棘,一直在线,并牺牲了248条鲜活的生命,“一支烟长的路,铺上一腔的血”。

筑路勇士大都来自凤凰、芦溪、乾城,这是湘西“竿子军”发源地。第一次鸦片战争,1000“竿子军”守卫广州乌涌炮台,对阵几千英军的坚船利炮,丝毫不惧,全部壮烈殉国。抗战时期,一个凤凰小县,就出动3个师的“竿子军”。

沈从文写道,“在嘉善一带地方……一营(竿子军)官兵……任敌人大炮拼命轰炸,一天落下600枚炸弹,还是死守阵地不退。到后来一营兵士仅剩下16个人......见敌人前进,居然还爬出壕沟,和敌人肉搏”。

与日寇真刀真枪血拼的同时,另一类“竿子军”,在矮寨盘山公路开辟第二战场。他们自带干粮,赤膊上阵,全凭双手鏖战悬崖绝壁,开创筑路奇迹。在湘川公路湘西全境,每一个危险点,都有黑黝黝、瘦精精、劲鼓鼓的“竿子军”身影。

谁知,原拟对付贺龙红军的湘川公路,在民族危亡之际,竟成为衔接粤汉、湘桂线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惟一通道,钢打铁铸、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战时生命线”。

致敬!湘川公路设计之巧妙,居全国公路之冠的周凤九总工程师;致敬!无数挥汗如雨、苌弘碧血的筑路勇士;致敬!无数抛头颅、保运输的后勤官兵;致敬!大德大义、英勇无畏、不惧生死、低调实在的“竿子军精神”。

湘川公路修筑,这样一件历史事件,我搜肠刮肚,都找不出几段历史文字、几张历史图片。虽然如此,但是“竿子军精神”历经时空洗礼,历经矮寨“小气候”的洗礼。

2011年雨季,高速公路矮寨大桥施工进入冲刺阶段,盘山公路多处沉陷、开裂、塌方。矮寨坡头养护工班员工,不顾危险,冲入雨中,处治灾情。为疏通齐胸的积水,他们毫不犹豫跳下涵洞。

图片9_副本.png

现在的矮寨盘山公路。龙剑英供图

图片10_副本.png

夜色盘山路。龙剑英供图

2018年春,一块直径一丈的石头滚下山。班长杨再吉与工班同事,第一时间抬开石头。石头突然断裂,碎石在老杨腿上划出15厘米伤口,血流如注。老杨简单包扎,坚持疏通后才去医院。病休几天,他又奋战在工地上。

矮寨海拔高,入冬霜雪冰冻,比山下低几度,容易造成道路中断。养护工总是一锄头、一铲子、一镐头地抢修,抛撒融雪剂,设置警示牌,帮助加挂防滑链条,热情护送、疏散堵塞车辆。

图片11_副本.png

矮寨交警风姿。张进供图

盘山公路路窄坡长、陡峭弯急,13道锐角弯、26道急拐折,日车流量几千上万台。为“让路于民”,一棵大树,几块木板,几根木棒,再加上几个马钉,就是矮寨交警的执勤台。不管严寒酷暑,每一个弯道都挺立一名交警,充当“活动红绿灯”......

江山代有盘山路,血脉相连“竿子军”。

由于现代“竿子军”——养护工、地方交警的默默坚守,盘山公路人来车往,连接川渝大西南从不“打烊”。出乎意料的是,如此天险路段,竟然很少拥堵,18年无特大交通事故。

春日暖阳,穿透群山浓雾,轻吻着“湘川公路死事员工纪念碑”“湘川公路石碾”“开路先锋铜像”。透过眼前的“中国公路奇观”,我看到了熠熠生辉、光照千秋的“竿子军精神”。

2021年3月27日于长沙

作者简介:

吕高安,男,邵阳市人,作家,书法家,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湖南高速集团中层干部。出版专著一部。近10年来在央省主媒发布文学、新闻、评论近400篇140万字。执行主编12卷本140万字文化丛书,获省领导撰文高评。散文《被十字架腰斩的情缘》获中国长城文学奖、全国法制文学二等奖;散文《猪血丸子弹起过年的“土琵琶”》被选为高校教材;散文《娘,你眼角的泪干了没有》网络点击量60多万次,获众多网民、名家好评。报告文学《解密“种子”的基因》在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入选中宣部《时代楷模钟扬》一书。评论《共情高歌“我和我的祖国”:青春中国的最炫唱响》红网首发,并被数百家网站转发。理论文章《政治视域下加强农耕文明教育势在必行》被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2019年度全省政治思想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来源:红网

作者:吕高安

编辑:王津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