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撞”了,谁该为雷同论文负责?
红网时刻 字号:
2020-10-10 19:26:51

近日,有新闻爆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硕士学位论文与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存在高度雷同,涉事校方回应,将组成调查组,尽快展开调查。(10月10日澎湃新闻)

这类新闻不是个例,几乎在每年毕业季,都会出现这样的论文雷同事件,其中不乏一些985名校学生。“撞论文”的背后是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现象,让人不得不深思,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谁又该对学术不端负责?

作为学术不端的第一当事人,论文作者必然是第一责任人。论文作为一个学习阶段成果的反映,要求原创性是基本条件,作为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不会不知道论文造假的后果。但还是有人知法犯法,铤而走险选择抄袭或找人代写。这是诚信观念的严重缺位,也是法律意识的淡薄。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也给自己的人生落下了永远的污点。

学生背后的校方也难辞其咎。在此类事件频发之后,教育部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高校对于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严肃处置,可高校是否真正落实了主体责任还仍然是个未知数。在实际的高校规章安排中,学生的论文审核过程存在很大漏洞,答辩往往由导师全权负责,高校对这个流程并未起到应当的监管作用。倘若不是被新闻舆论逼到墙角,恐怕许多高校还被造假的学术“蒙在鼓里”。

不负责的论文指导老师也应当被追责。作为学生学习科研路上的领头人,导师应当肩负起引导和指导的责任,而现实是许多高校导师作用严重缺位,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盲目摸索没有结果或者误入歧途,走上抄袭或代写的道路。最后论文交上去,导师也没有严格审查,草草通过,这让论文的质量如何保证?

日益发展的论文买卖产业链也是助长学术不端的重要帮凶。在百度或淘宝搜索“代写”二字,弹出的结果很多,因为究责机制的不完善,潜藏在网线之下的代写行为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根除,仍然在学生中拥有巨大的市场。一个枪手为了盈利,可能将一篇论文同时出售给两人,这才出现了同一个毕业季“撞论文”的情况。

论文雷同和学术不端已经不只是高校圈内的丑闻,更危及中国的国家学术形象。中国的科学出版物总数居世界第一,但与之伴随的是论文的撤稿数量。2017年《肿瘤生物学》撤稿107篇中国论文以来,中国论文成为国际期刊撤稿的重灾区,这其中大部分原因就是抄袭和造假等学术不端,这让中国在世界上的学术印象大打折扣。

应当对学术不端大声说“不”了!学生应当以丑闻为鉴,提高自觉和法律意识,实事求是,不要自食学术不端的恶果;学校应当规范论文审查过程,精确学术不端的问责机制;导师应当明确职责,竖起“严”字这竿旗;对于论文买卖的产业链,国家相关部门更是要严厉打击查处,将学术不端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来源:红网

作者:张媛

编辑:化定兴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