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瞬间汇聚万千目光,一副面孔展现喜乐忧伤。在奔涌向前的新时代洪流中,总有一个个身影,在某个时刻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这些面孔中流露的真诚、坚强,或寄予期待,或满怀憧憬,或收获幸福,讲述的都是今日珠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故事……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珠晖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面孔》系列报道。他们脚下的土地和脸上的光雕刻着时代的印记,带给我们泪水和感动,也带给我们力量与信念。正因为这些面孔,我们一起走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重温前行初心。
点击图片,听听刘建华的“脱贫心声”。
红网时刻记者 姜珊 通讯员 唐兰荣 实习生 姜梦琴 衡阳报道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耒水河畔,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东阳渡村黄花山山头上,一大群土鸡“咯咯咯”地在山林里扑打着翅膀尽情撒欢。
9月25日,天气微凉。沿着秋雨后湿漉漉的乡间小路,记者踏入这片“丰收”的土地。
一大早,村民刘建华就提着一桶玉米走出门,熟练地向鸡群抛撒玉米粒,只见湘黄鸡、五黑鸡们迅速从四周围拢过来,伸长脖子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就将地上的食物吃了个精光。
刘建华一改脸上的愁容,透过晨雾,眼里充满希望。这种五黑鸡一般有三、四斤重,一只能卖100多元。
“我们五黑鸡苗是从江苏连云港进来的,在山上散养,吃的是山上的虫子、草籽,辅助玉米、碎谷粒、碎米补充营养,全天然养殖。”刘建华告诉记者,这种鸡具有黑冠、黑羽、黑皮、黑肉、黑骨的特性,故名为“五黑鸡”。另外,刘建华还养殖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衡阳湘黄鸡。
过去,刘建华靠种田维持生活,收入微薄。母亲长年被疾病困扰,两个小孩一直在上学。2014年之前,对于刘建华来说是黑暗的。那时的他贫困交加,没技术、没资金,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面对压力,刘建华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必须要让孩子上好学,要把这个家撑起来。穷则思变,刘建华想利用自家附近的山林养鸡,他的想法得到扶贫干部的支持。“帮扶干部多次找我谈话,帮我出主意、想办法,最后我决定在村里养鸡,建一个养鸡场。”刘建华说。
对刘建华来说,养鸡是一个全新的行当。从此,他起早贪黑,修鸡舍,学技术,虽然比别人辛苦,但觉得脱贫有希望,心里也是乐滋滋的。两年后,养鸡让他摘掉了贫困帽子,顺利脱了贫。
2019年,尝到甜头的刘建华,在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更是信心满满地扩大规模。流转周边附近小山,建好各项基础设施,散养土鸡6000只,获利3万余元,养鸡场逐渐步入正轨。从此,生活就像一缕阳光划破了阴暗的天空,开启了刘建华一家美好的未来。
为了养好鸡,刘建华上网查资料、买书籍,并向养鸡大户虚心请教。“可以说,我现在的养鸡技术不比别人差了。”刘建华自信地说,“一般的病情我都能控制,还摸索出了一套新方法,采取中药材养殖。”
“这可是我们养鸡场最大的‘卖点’!”指了指正在熬制的中草药,刘建华一脸兴奋。中草药散养土鸡,不仅可以提高鸡的免疫力,鸡的肉质也会更鲜美,蛋黄的微量元素含量更高,市场前景看好。
养鸡场初具规模,那销路怎么解决呢?面对记者的一脸疑问,刘建华笑着介绍,一方面他联系将鸡卖到餐饮店,另一方面他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说着说着,刘建华打开手机,展示通过电商平台发布的信息。受今年的疫情影响,刘建华养殖的土鸡一度滞销。后来,在街道、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已出售两批次鸡,收入已达4万余元。
养鸡成功后,刘建华的干劲更足了。他说,当地从事种养殖的农民很多,但大多没有品牌,掌握不了市场的话语权。眼下,刘建华正准备申请注册农业养殖合作社,主打绿色牌。同时考虑到单一农业产业风险大的问题,他还准备引进黄桃、葡萄等水果种植,让农业产业的路子越走越宽。
采访结束时,刘建华总结自己的创业脱贫经验说,农村人创业,志气是动力,学习是路径,勤快是法宝。“今年我还准备再发展新的养殖场,面积大概100多亩,第一批购进5000只鸡苗,除了线下销售外,还准备线上销售,争取让电商平台把自家的土鸡卖向全国。”
相关推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面孔①|贺平安:六亩蔬菜地 脱了“贫困帽”
来源:红网
作者:姜珊 唐兰荣 姜梦琴
编辑:张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