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小康·幸福模样|珠晖区兴湘村:鱼鲜稻香柠檬酸 秋收兴湘小康甜
红网时刻 字号:
2020-08-11 16:11:35

编者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诗经》开始,“小康”一直是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康的时光,幸福的模样。每一个小康故事的背后,都是一段感人的历程,也是一个励志的传奇。即日起,珠晖区融媒体中心联合红网时刻推出《圆梦小康·幸福模样》系列报道,记录家庭变迁的光阴故事,定格家常日子里的幸福瞬间,描摹美好生活的奋斗足迹,镌刻百年梦圆的时代记忆。

红网时刻记者 姜珊 通讯员 唐兰荣 衡阳报道

在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兴湘村的柠檬园里,一棵棵翠绿的柠檬树依坡就势茁壮生长,枝头挂上了绿果,收获可期。8月11日,记者走进柠檬基地,了解这个近几年在珠晖新兴起的“酸甜事业”,与当地农民共同分享他们的致富经。

贫困户李德运在柠檬园锄草,他每年在清源合作社务工可挣2万块钱工资。

“我以前一直在家种田,农闲时打点零工,由于没有技术,收入相当低。”50多岁的贫困户李德运一边除草一边说,“多亏了村里建起柠檬园,我在园里锄锄草、修修枝、浇浇水,既轻松又干净,每年还可挣2万块钱。”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他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兴湘村党总支书记郭四清向记者介绍,今年柠檬园初步挂果预计一棵树有100块钱收益,100多亩的园子总共可达到10万钱收益,村里的贫困户每人预估都能获得200元的分红。

工人正在给鱼投放饲料,首批鱼预计在9月份可以开始捕捞。

因“水源差”,村民只能靠天吃饭;因“交通闭塞”,农产品运不出去;因“无产业”,群众只有依赖传统方式种植粮食养家糊口,这是以前兴湘村小康路上的一道坎。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的郭四清自知肩上的担子重,在他看来,有项目落户在兴湘就是好事,兴湘就有了更多发展机会。随着长江重点水域正式禁渔后,网箱养殖被纷纷清退,不少渔场转型升级为绿色生态循环养殖,兴湘村也搭上这班产业转型的快车。

近山院衡阳万吨装配式陆基生态养殖场,70多个养鱼集装箱一字排开。

从蒸湘南路拐进Y035道,右手边一长排的银灰色集装箱十分醒目,如果没有村民的介绍,很难想到这些集装箱里都装满了鱼。这里是兴湘村引进的近山院衡阳万吨装配式陆基生态养殖场,基地内,70多个集装箱一字排开。该养殖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箱体单季产能可达4000斤鱼,相当于普通水面的4到5倍。今年4月投放鱼苗近8万斤,预计9月便可以开始捕捞,可达120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兴湘村紧紧围绕“发展产业、带动脱贫”这一核心,引进清源种养殖合作社,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要求,致力打造衡阳市的“果园子”“鱼篓子”“菜篮子”,如今一大批诸如柠檬园、近山院衡阳万吨装配式陆基生态养殖场、衡岳生物科技蘑菇基地、500亩优质稻基地这样的产业入驻,村民的生活也是“天天向上”。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近9000元,村集体收入也达到8万元左右。

树木茂盛,水清绿岸,二层楼的农家别墅错落有致。

“你看看,水泥路硬化到家门口,成片小别墅错落有致,还有很多特色产业,更是让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了……”说起几年来村里的变化,50多岁的李连生忍不住插话,“村里环境好了,思想改变了,村民们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了。”

500亩优质水稻长势正旺,预计亩产可达1200斤。

为了改善生活,颇具生意头脑的李连生以前一直在衡阳市区承包工程,2019年,他不顾家人反对,返乡创业,流转近200亩水田种植水稻。从建筑工地的包工头,一跃成为全村种粮大户,李连生用勤劳的双手印证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村里每月举办两次“欢乐湘江·情满兴湘”关爱活动,大家给老人表演节目。

郭四清还高兴地向记者介绍,村里每月还举办两次“欢乐湘江·情满兴湘”关爱活动,村里的老人都被邀请来参加活动,大家给老人表演节目,并送上茶水点心和中餐,表达对老人的关爱,每次参加的老人多达100余人。这里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了。如今,晚饭过后,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妇女们伴随着音乐跳着广场舞,老人们聚在一起拉家常,孩子们嬉戏玩闹……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兴湘村打造成集乡村度假、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胜地。”朴实的郭四清向记者描绘着他的梦想。

来源:红网

作者:姜珊 唐兰荣

编辑:康晓乔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