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笑容2020
扶贫印记·海报④丨微笑,是有了新奔头
红网时刻 字号:
2020-07-09 11:18:01

 

1.jpg

 

2.jpg

两个季度前,何金德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村里的公益岗位清洁工。他的工作,就是负责全村下设四个自然村的垃圾清运、主道卫生清扫,每个月收入3000元。“我之前是泥水工,年纪大了,那份工作身体吃不消了,现在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收入稳定。村里的干净美好,也有我的一份心力。” 

3.jpg

从靠着外出打零工赚钱养家,到成为村里的青蛙养殖大户,何有明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何有明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奶奶黄四珍已经有90岁,而妻子秦利愈又患有残疾,两儿一女正是花钱的时候,一家人的重担基本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之前在外面打工的时候,心里总会担心家里的情况,现在在家门口发展产业,收入比以前多上两三万了,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陪伴亲人。” 

4.jpg

2018年,依靠危房改造的机会,何三明终于搬出了大山,在村里建好了新房。新房里,摆放着一家人的全家福,那是在搬新家前特意照的,一家五口露出开心的笑脸 。“以前每次下山到村里,都要走三五里山路,每次买东西都是大采购。从来没有想到还会有这么好的事,修房子政府补贴了我们36000元,帮助我们圆了多年的搬家梦。” 

5.jpg

虽已年近古稀,但何富明总觉得自己身上还有使不完的劲。妻子胡和桂,患脑梗、糖尿病、肾结石;儿媳患肝病,儿子何鱼喜双侧股骨头坏死,正在做手术;有个女儿检查为肺部肿瘤中期。生活丢给了何富明很多苦难,但对于生活,何富明依旧充满了希望,“国家政策好,有养老金,有医疗救助,有困难补助,快70岁的我还可以出工,在村里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工资。”   

6.jpg

“我们很感激政府的扶持,但脱贫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何堆喜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这句话,只要天气好,他就会去到村子里附近打零工赚钱,妻子蒋树荣在家照顾孩子,一有时间便会到村里的蔬菜基地做事。靠着勤劳,2015年,他从老房子搬下来,家里开始建新房子。“我的房子是我一点点建起来的,幸福生活也要靠自己努力修建,2018年,我们家脱贫了,现在房子还想加一个杂物间,利用雨天间隔的零碎时间,我开始搬砖砌墙。” 

7.jpg

廖桂珍今年40岁,葡萄种植合作社让她成为了老板娘。采访中,廖桂珍细数了今年的种植,今年种植的葡萄品种有金香1号900株,丛林玫瑰600株,阳光玫瑰3000株,蓝宝石600株。“葡萄的长势都很不错,现在葡萄园的工作主要是装袋。”目前,葡萄种植合作社已吸收5户贫困户入股加入合作社,与20户贫困户签订了用工合同。二期工程准备带动贫困户扩大面积30亩,打造修义生态葡萄种植产业园。  

微信图片_20200709172136.jpg

下午3点,阳光正好,红旗小学内一片欢笑,正是放学的时候。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们,一起快乐地奔跑着。作为修义村唯一的小学,教室在2018年粉刷翻新后干净明亮,宽敞的操场,丰富的读书室,都让这群孩子们很兴奋。 

9.jpg

2018年,永州市委组织部驻村帮扶工作队进入修义村,进行重点帮扶。在工作队的努力下,村里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耕地900余亩、山地1200余亩,建成香芋、葡萄、猕猴桃、柑橘、油茶烤烟、生猪等多个种养殖基地,通过投资入股、协议用工等方式,利益联结贫困户232人,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2018年,永州市委组织部驻点帮扶工作队进入修义村——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进行重点帮扶。那时的修义村人均耕地仅半亩多,且土地贫瘠,全村无溪,是道县有名的干旱死角村和省级贫困村。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423人,几乎占了全村六分之一的人口。

两年多来,村里通过发展香芋、葡萄、猕猴桃、柑橘、油茶、烤烟、生猪养殖等扶贫产业,旧貌换新颜。如今,全村424名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出列,贫穷正在成为修义村的历史。

随着一个又一个产业在村里生根,一个又一个项目在村里落地,原本“一穷二白”的修义村愈发有“质感”。这座百年古村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秦楼 李长宏 何青 王义正 王进文 唐芳敏 翁子茜 邓琴

编辑:彭笑予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