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筑同心跟党走——湖南统一战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红色印记》第一集:开国领袖的家国情怀
红网时刻 字号:
2020-07-02 07:53:40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这首脍炙人口的律诗,原名叫《小故里》。1927年,革命征途上的毛泽东怀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远大抱负,离开故乡,将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庆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由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毛泽东作为领导和推动这一历史巨变的关键人物,为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而忙碌着。他回乡的行程不得不一拖再拖,后来只能派儿子毛岸英替自己踏上返乡的路。毛泽东叮嘱毛岸英道:“岸英,现在从湘潭到韶山还是小路,你回去时还得骑马,但是到韶山时你不能骑马,一定要在离韶山10多里地远的银田寺下马,然后步行回家,这是我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最起码的礼貌。”

毛岸英回韶山,代替毛泽东兑现了他曾经许下的回家乡看乡亲的承诺。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五个月后,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这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节选自《1951年毛泽东与周世钊谈话》:

你说我不派他(岸英)去,他(岸英)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是主张派兵出国的,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路荆棘,一路死别,一代伟人的一生,完整地属于国家,属于人民。繁忙的毛泽东,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个年头,带着对家乡父老的挂念,带着建设新中国不变的理想,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乡。

晚年的毛泽东,曾经在1966年秘密地回到韶山。走时依依不舍,反复叨念着还要回来,却没想到后来再也没能回到韶山。

此稿2020年7月1日刊发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史”频道

来源:红视频

作者:红视频团队

编辑:向宏鑫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