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做人当如莲文/殷艳丽看到荷花,不用说话,诗就来了。荷花尤其为文人墨客所青睐,然荷花写得最好的,当属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谓脍炙人口, 莲的风骨跃然纸上。人们对它的熟悉程度几乎超过了它的作者周敦颐。大家也可能认为周敦颐就是个闲适文人,早晨或黄昏,随便赏赏荷花,便可以得此佳句吧。先看看周敦颐的故事吧,你就会知道什么样的天空才能驮住明月。
周敦颐是宋朝大儒,他24岁开始做官,官虽然不算大,但他断案清明,也是一个包青天。他24岁时做了分宁县主簿,一上任,就遇到了一桩拖了好久的悬疑案子,但周敦颐断了一次,就断得清清楚楚,这一下震惊了分宁县所有的人,老百姓都知道分宁县出了个清官,他一下子名震四方。周敦颐得到了隆重推荐,调任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到任后,有个囚犯本不应该判处死刑,但转运使王逵为了讨好他的上司,就想把这个囚犯置于死地。这个王逵凶狠残暴,是有名的酷吏,没有人敢招惹他,大家明明知道囚犯不该处死,却没有一个人敢和他理论。人命关天,岂是儿戏,周敦颐一个人和他据理力争,王逵哪里听得下周敦颐的话,周敦颐看到就这样草菅人命,当场就扔下笏板,准备辞官而去,他气愤地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干!”王逵一看周敦颐如此决绝,只好妥协,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周敦颐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一生如莲,决不丢坚贞气节,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他后来担任合州通判,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做广东转运判官时,提点刑狱,他以昭雪蒙冤、造福万民为己任。巡视所管辖的地区不怕劳苦,即使是有瘴气和险峻遥远之地,也不避危险前去视察。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想而知,称得上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他的一生,卓然如莲,“独”爱莲的“独”字,正是周敦颐特立独行、卓然人格的写照,他的人品永远高于诗品。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陶渊明,他独爱菊,那种高洁傲岸、隐逸之风让无数人仰慕,但周敦颐不仅保持了高洁之风,还不停进取,积极入世,践行儒家救世治世的理念,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黎民百姓。他又是多么不同于其他文人,更不同于那些士大夫阶层的闲逸文人,他不只是写写莲而已,而是把莲的精神刻进了骨子里,他的一生,都是莲的写照。周敦颐在南昌任知县时,积劳成疾,有一次病危,昏迷了一天一夜,朋友们准备为他安排后事。但大家“视其家, 服御之物,只做一筐,钱不满百”, 他家中值钱的东西不足一百文钱, 他的好友潘兴嗣不由地赞叹说:“其廉士也”。 在任湖南汝城县令时, 也只有一个高四尺、 宽五尺的木柜伴随, 用以存放文件、衣物,再无多余的家什物件。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君子风范,让后世敬仰。他有一首小诗: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其凛然气节,淡泊之心如一轮明月,让人敬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寡妇),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他是当今社会的楷模,尤其在庚子鼠年的春天,看看大儒周敦颐的事迹或文章,意义更是非凡。无论做官或是当平民百姓,都应当有一颗莲之心。愿莲之风永存世间。做人当如莲。
来源:齐鲁壹点
编辑: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