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病毒“阿冠”,拟人还是伤人?
红网时刻 字号:
2020-02-05 15:38:02

夺人性命的病毒也能被拟人化与萌态化?日前,一些网友争相给疫情发源地和新冠病毒组CP,把武汉称作“小笨蛋”,将病毒亲昵地称之为“阿冠”,编成段子或漫画,散布于社交媒体,引发争议。

不可否认的是,在“在家躺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特殊时期,这些来自圈层文化的二次元表达,让参与者打发闲暇时间,实现饭圈文化的在线转移,满足内心空虚与消遣需求,其所具备的参与性,对疫情传播下民众的孤独感起到治愈作用,纾解部分因疫情扩散引起的焦灼情绪。但这种表情达意的“刻奇”却并不合乎时宜,轻松愉悦的话语体系,与分秒必争的抗疫所传递的价值观不甚吻合,甚至背道而驰,其无视了现实中病毒的出现蔓延对生命的摧残,给社会经济造成的重创,一定程度上成为另一种病毒。

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选择应对灾难方式的权利,但只要稍加换位思考和观察,看到前线医护人员“舍生救死”,感染患者痛苦煎熬,疫情数据滚动上升,便能发现这种拟人化的残酷。

疫情中因拟人化走红网络的,还有“云监工”。连日来,在无旁白、无音乐、无剧情甚至毫无观赏性的监控视角下,一场名为《疫情二十四小时》的慢直播吸引了千万网友的围观。作为武汉市参照北京小汤山模式打造的“战时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在四千余万网友的“注目”下动土施工,有人清点工作人员数量,有人给施工车在线取名。随着直播竞技性强化,甚至有人以唯粉和CP粉自居,建立微博话题激情应援,一场突如其来的机械崇拜转瞬席卷网络。

一边是工人日夜兼程赶工盖楼,另一边是起昵称、组CP和打榜成为普遍化游戏,极具悲情色彩的公共议题被戏谑娱乐的文化工业淹没,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越发沦为虚拟的选秀追星。在万物皆可“拟”的时代,这些“弯腰”尝试和别出心裁的外号,将实景纪录变成大众娱乐,让坊间趣味成为全民狂欢,实则是无中生有、闲中造梗,一方面解构了救援的严肃性、庄重感,另一方面也压缩了公众议题的探讨空间,让大众的注意力被滥用,公共参与落空。

在灾难的语境下,年轻一代应多一份公共意识,敬畏生命而非丧失同理心,关注前线而不是用娱乐消费苦情。只有时刻保持警醒克制,避免公共事件的硬度被娱乐信息所中和,不失自己本该保持的身段,才能铭记这段历史,莫使后人复哀后人。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