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益阳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上下同心,坚守岗位,筑牢阻击病毒的铜墙铁壁。即日起,红网益阳站记者将镜头对准一线战“疫”人员,采用小角度切口,讲述他们在平凡岗位的不平凡故事。此为第九篇。
相关链接:
“堂客的百岁宴不搞了!”安化老党员带头劝退喜宴,支持防疫工作
湘俊餐饮工作人员拖着满满一车盒饭,来到了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益阳报道
蔓延的肺炎疫情牵扯着人心。
1月26日,大年初二,天空灰蒙蒙的,路上行人也十分稀少,刘人俊身穿一件红色制服,走进了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门诊大楼。
他不是病人,也不是医务工作人员,他是一名特殊的“送餐员”——刘人俊是益阳本地餐饮企业湘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总裁。这个阴冷的中午,他把该公司旗下门店紧急制作的65份快餐,送到了四医院的医务人员手中。
“你们是前线的战斗英雄!”把还冒着热气的饭菜递到每一个医护人员手中时,刘人俊都会说一遍这句话,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感谢。
刘人俊带着四名工作人员,为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送上热饭热菜。
“让那些吃不好的医护人员吃口热的”
今年春节对武汉乃至全国人民而言,氛围是非常特殊的,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关切取代了农历新年的欢乐祥和。
除夕夜医护人员由方便面、蛋黄派、饼干组成的年夜饭照片在网上刷屏,让人难过又心酸,全国很多家庭餐桌上丰盛的团圆饭都让人感觉没了滋味。
大年初一早上,湘俊餐饮公司召开紧急会议。
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9点半,刘人俊接到董事长通知,公司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各门店负责人紧急召开工作会议,决定用三倍工资召回部分员工,购买新鲜食材做成热菜热饭,捐献给就近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执勤的民警。
这个时候还去医院送餐?不要命了吗?一开始,员工中有些是害怕和抗拒的,但在管理人员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大家渐渐打消了心中的顾虑。
朋友也善意提醒他,毕竟不是专业人员, 尽量不要去医院做公益,刘人俊只说,医护人员天天吃泡面,冒着生命危险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我们送点饭还怕这怕那?就太不大义了……
每天回到家,刘人俊也有点担心,就怕一不小心感染了病毒,连累家人。所以他中午尽量不回家,回去以后也戴着医用口罩,并用酒精进行全身消毒,做好一切防护工作。
“我们三家门店一共有20多名留守员工,有能力在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让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工作人员吃上热饭热菜。”刘人俊告诉记者,“我们不能像大企业那样捐赠很多资金和其他物资,力量有限,能做多少是多少吧。我们是做餐饮的,让那些吃不好的医护人员吃口热的,这我们能办到。”
朋友善意提醒刘人俊注意自身安全。
千份爱心快餐“护胃”一线工作人员
厨师根据购买的食材,制定出了几个菜单。“我们尽量每天更换不同的菜品,荤的素的都有,从小炒的鸡、鸭到日常的辣椒炒肉,香干回锅肉,蔬菜是白菜苔、红菜苔、油麦菜等等。”
疫情爆发后,益阳像这样民间自发的公益行动有很多,有的是主动为居家隔离人员义务提供代为购买生活必需品服务的党员干部;有的是免费赠送口罩等物资的医药人;也有像刘人俊这样想让医护人员吃口热饭的餐饮人。
正式送餐从1月26日开始。一大早,厨房里每个工作人员都佩戴口罩上岗,并不比以往清闲,因为人手有限显得有些紧张。
第一天中午的菜单,有小炒鸡肉和芹菜香干。
“四医院是益阳市抗击“新冠病毒”的定点医院,每天是130份左右。市人民医院每天是70份左右。另外各高速路口执勤的交警每日50份左右。”刘人俊说,每天他们要送两次,为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免费提供中餐和晚餐。
从医院到高速路口,送餐车拉着刘人俊他们,带着热气腾腾的爱心快餐,为一线工作人员送去了经过专业处理的免费爱心餐。
吃着香喷喷的营养餐,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表示:平时的工作都是服务百姓,没想到在这特殊的时期,收到来自湘俊餐饮的无私关怀,心中倍感温馨!
湘俊餐饮员工提着打包好的饭菜,送给高速路口执勤的民警们。
多年来第一次春节“打烊”
年夜饭、团圆饭、亲朋宴、旅游餐……原本是每年春节餐饮市场主角。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撞上“春节档”后,从年夜饭退订潮到餐企主动闭店,餐饮业受到了极大冲击。
据刘人俊回忆,直到1月22日之前,他们门店的生意都还没有受到疫情影响。虽然那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受到外界关注,但是普通民众在心态上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我们店主要面对的是中高端人群,所以客人当中还有一些戴口罩来吃饭的。而一般的大众餐馆,就很少有戴口罩的客人。”刘人俊说。
1月29日收到政府的通知,因疫情需要,要求所有餐馆暂停营业。湘俊餐饮旗下的六家门店也都暂停营业了,只留了些值班人员继续派送爱心快餐。
刘人俊称,这是多年来他们第一次闭店,还是在春节期间。“如果没有疫情,我们是全年营业无休。年前已经准备得很充分,大年三十那天的年夜饭还有很多预订的客户。”
“都关店了,明天还要去送饭吗?”记者问刘人俊。
“去啊!当然去!”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编辑:罗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