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路上,多些“农民院士”这等知心人
红网时刻 字号:
2020-01-02 15:16:41

近日,“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各界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朱有勇院士更是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农民院士”四个字价值千金,是农民群众最高的评价。这背后包含群众对朱院士的深情,感谢他的无私奉献,把他当作脱贫致富道路上的“知心人”。如今脱贫攻坚迎来大考,同样作为农民群众“知心人”的各级党员干部,要像朱院士一样甘于奉献,才能如期打赢这场攻坚战。

朱友勇院士“林下种植三七”技术,曾有人愿用10亿元来购买该项专利,他却选择无偿献给云南农民,以此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云南贫困县比较多,当地实打实地拥有了三七产业链,无疑为贫困群众插上了腾飞翅膀。

朱院士正是看到了种植三七是当地脱贫攻坚的“关键钥匙”,才放弃金钱名利,毅然用技术去帮助农村群众发展产业。并且,朱院士长期耕耘在田间地野,甚至在人民大会堂当起了“土豆推销员”,甘做老百姓脱贫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党员干部虽不能像朱院士那样,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却能做力所能及的奉献。比如可以成为脱贫攻坚中穿针引线中的那根线,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一些农民群众的眼光决定他们不能“拨云见日”,党员干部可以成为他们的“指南针”,把政策方法传递到贫困群众手中,指引他们把稳前行之舵,让扶贫政策更容易春风化雨,润入群众的内心,同广大农村群众一道,共同打赢脱贫这场攻坚战。

党员干部要想这样奉献并非易事,必须同朱友勇院士一样,把农民当亲人,根植于农村,去磨炼自身的各项本领,甘于做农村发展的一块“万能砖”,用自身的奉献与恒心去换取农民群众的耐心与信心,让他们不光从物质上达到脱贫,更让“志气”站起来,主动用勤劳双手去创造美丽天地,在决胜之年交出满意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吴诗苑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