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补政策打造西海岸投资沃土
红网时刻 字号:
2019-11-08 21:08:59

青岛西海岸新区最近出台系列政策,促进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大数据和信息产业发展。其中,“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重大示范项目,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奖补资金1500万元。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是青岛给世人最直观的印象,也是青岛城市魅力的最重要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更是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面貌进入人们的视野,涌现出海尔、海信、青啤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成为著名的品牌之都、帆船之都和宜居之城。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与很北上广深、杭州等城市相比,青岛明显地落后了。幸运的是,现在的青岛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正在努力重振这座城市身上的创新求变的“精气神”。

青岛当前正在积极开展的“学深圳、赶深圳”活动,和打好“15个攻势”的行动,就是这种“精气神”的具体反映。

青岛是一座被寄予了厚望的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青岛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山东确立了“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山东省委、省政府也对青岛发展寄予厚望,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更加注重经略海洋”“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能要带血的GDP”“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要求。

青岛自己也在拼命努力,以“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的行动,全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而肩负着把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增长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级新区典范重任的西海岸新区,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自然要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于是,我们看到了西海岸新区的一系列大手笔的举措,这次推出的促进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大数据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出对创新的急迫心情,但急的不是创新的过程,而是创新的结果。所以,一些地方的创新产业不是以对本地原创的支持为主,而是以引进相对成熟甚至已经做出成果的项目为主。这么做,就某一地区而言,是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的增加,但从国家整体来看,却是既没增加也没减少,而只是在不同区域间进行了一次此消彼长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这么做显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甚至会因为各地重复投入而导致投资浪费、效率降低。

青岛西海岸新区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改造的措施中,很注重“新认定”“新增”“首次入选”“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等限定条件,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奖励。不是“已有”,而是“新增”,不是注重表面上的好看,而是注重创新潜力的激发,不是看重眼前的政绩得失,而是看注长远创新氛围的培育,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对真抓实干的重视,是“学深圳、赶深圳”中的真学、真赶。

没有源源不断的“蛋”,把“鸡”养得再好,“鸡”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要有直接的奖励,更要有平台的孵化,以帮助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茁壮成长。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上,西海岸新区特别注重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在养好“鸡”的同时更注重“蛋”的孵化,让一个个金蛋随着新区的发展渐次裂变,呈现辉煌。

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市场性行为,毕竟,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市场,而检验创新的终极标准也是市场。对此,西海岸新区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财政资金的投入上,坚持的是市场需求导向,在创新企业的奖励上,坚持的也是在市场中选取“千里马”。换言之,所有的政策措施都只是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催化剂一旦投入,其他的就是等待,等待创新的力量在市场中自然生发。

地方政府尊重市场规律,注重市场的力量,实际上就是尊重市场主体,尊重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由和主动。而这也正是营商环境打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青岛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也是青岛不断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的表现。

营商环境和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检测仪和风向标,营商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产业政策是企业和人才流动的指南针,产业政策指向哪儿,人才就往哪儿走、资金就往哪儿流、项目就在哪儿建。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数字,一个零,两个零,三个零,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规模和级别,对应着不同的创造与创新。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地方对发展的渴望和对创新的渴求。

透过这些政策,透过渴求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西海岸新区,未来,这里必会成长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沃土。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