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网络神曲频出。这些神曲千姿百态,共同的特点就是接地气,深得人心。继《月亮之上》《小苹果》之后,2017年,一首《我们不一样》横空出世。一时间,无论是抖音、快手还是两元商店,无论是烧烤摊还是社会大哥的ktv包房里,你都可以听到一声撕心裂肺却又熟悉的歌词:“我们不一样!”
火遍东南亚,网友感同身受
在火遍国内大江南北的同时,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一首“土low”神曲,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在网友们还在嘲笑这首歌很土的时候,歌曲已经风靡全球。从2017年被传上YouTube之后,《我们不一样》被翻译为13种语言,至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1亿,在所有播放量超过1亿的中文歌曲中,它名列第12位,可以说获得了天皇巨星般的地位。在东南亚更是尤为火热,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标杆、一尊神龛。
在东南亚,《我们不一样》的KTV版本至少有十来种,甚至还引发了当地歌手大量的翻唱,誓要跟原唱大壮比个高低。新人用泰语唱《我们不一样》,这首歌化为网络跳板,让新人知名度猛增,抢下了50万观看量,1.1万点赞;就连马来西亚的国民阵线党都将《我们不一样》作为在拉南地区的选举宣传主题曲。微信公众号“X博士”刊发的《在东南亚,没人敢把<我们不一样>唱跑调》一文更是刷屏网络,文章称,其传唱热度堪比当年邓丽君的《甜蜜蜜》,邓丽君的《甜蜜蜜》占领了北美洲、欧洲、中国,但在东南亚,《我们不一样》却成功挤出了一席之地。文章阅读量超10万+,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这波热度真的感受到了。”
@方方:我有发言权,“巴色-万象-琅邦”的中巴车上,十二小时两趟车,这首歌听了四遍!
@黑山老鱼:是真的,在柬埔寨旅游时候,司机小哥当场演唱过,震惊了我和我的小伙伴。
文化输出的几点启示
歌曲走热引发网友和一些大V、自媒体的热议,知乎平台《如何评价<我们不一样>这首歌?》贴文浏览量达115万次,舆论认为,歌曲走热不仅仅是一场“土嗨歌手”的狂欢,可以说是这几年在《甄嬛传》之后继续在音乐领域形成一种文化输出。在网友“Song”看来,这一场文化输出精准而有力,“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一家店里,当歌曲切换到《我们不一样》时,全场沸腾,我就知道China win了。”
启示一:文化输出不仅仅局限于高雅文化
《我们不一样》火遍东南亚,不少网友称,这是扎根底层群众的成功文化输出,“大俗即大雅”。笔者看来,文化输出不仅仅局限于高雅文化,平民视角下的大众文化,也在传输着中国主流价值观,网络歌曲在文化传输中也应占有一席之地。《内地网红歌曲被翻译成十三国语言,原唱享受到天王巨星般的待遇!》一文高度评价称,网络歌曲从2001年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走过18个年头,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对于网络歌曲有偏见,认为这些歌属于“土嗨”“无病呻吟”“不够高级”。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相信网络歌曲依旧会火下去,并且传唱度一定不会输给所谓的“主流音乐”。
启示二:圈层是这场文化输出的关键
《在东南亚,没人敢把<我们不一样>唱跑调》一文中就提到,《我们不一样》在东南亚有着更加永恒的精神符号,囊括了生活、坚持、兄弟、理想......每一句歌词,都反射到了东南亚人民的生活之中,在东南亚劳动人民的圈层中,影响更广。对中低收入国家占多数、世界第三大劳动力集中地东南亚来说,《我们不一样》这首歌,可能更加反映了他们的心声。在笔者看来,这也是《我们不一样》火遍东南亚的关键,也是这场文化输出的关键。
网民“Aero_k”称,歌词虽然简单粗暴,其实真正经过社会毒打的人很容易产生共鸣。而很多人觉得low,只是不愿意把自己和广大劳动人民放一起罢了。
启示三:基层文化引发情感共鸣
笔者认为,音乐无国界。虽然各国的价值体系不同,但基层人民的精神追求是共通的,《我们不一样》所带来的是娱乐文化与全人类共同话题的交叉点的体现,有着人文关怀和情感沟通,更容易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话语”融通,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共振。网民“白天”点赞道,基层群众总是喜欢实在而有力量感的东西,大壮朴实无华、直白粗暴的风格可能更容易被他们接受。网民“Sophia”评论称,认真听了一遍“草根”歌曲,涵盖了普通大众的情感经历和社会文化,很容易引起共鸣!
来源:红网舆情
作者:彭梦汝
编辑:白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