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丨2013年至2020年湖南脱贫攻坚
驻村干部的初心丨万翔:以心换心 扶贫扶志
红网时刻 字号:
2019-10-14 16:37:10

未标31.jpg

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帮扶工作队队长万翔(中)在村民孙学文家中走访。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姚宇超 长沙报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帮扶工作就是要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以小见大,以心换心!”这是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帮扶工作队队长万翔入村第一天写在工作记录本上的一句话。自去年4月驻村至今,万翔也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现在村里的贫困户有了困难,第一个就想到他。

以心换心 做群众贴心人

湘丰村是长沙县最大的行政建制村,近几年通过发展茶园、虎园、花园、果园等乡村产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湘丰村仍有46户家庭、111人深陷贫困的泥潭。作为驻村帮扶队长,万翔第一件事就是一家一户的走访,了解他们贫困的原因,以精准施策,解决致富之道。

40多岁的贫困户梁地固,以前曾在外地打工,靠一人之力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近年因身患腰疾不仅干不了重活,也不能再外出务工,生活陷入了困顿。万翔了解到,他家附近有一口供农田灌溉的水库,便“因地制宜”支持他通过养鸭来自主发展。于是在工作队和村里的帮助下,梁地固养起了500只水鸭,每天能产300个鸭蛋。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梁地固的鸭蛋虽好,销路却不畅。万翔就多方宣传联系,主动帮销鸭蛋。现在,梁地固卖鸭蛋月收入能有近4000元。

图片4.png

万翔了解袁爱连老人一家情况。

湘丰村世家源组67岁的袁爱连老人身患心疾和眼疾,自老伴2016年去世之后,便独自一人居住在破败的土砖房里,无人照料。“袁大娘是位孤寡老人,她不仅需要遮风挡雨的房子,更需要家人精神上的关怀。”在决定帮袁大娘重建新房的同时,万翔还找到袁大娘与前夫的儿子,积极做工作。最终,袁大娘的新房建在了儿子儿媳一家的旁边,袁大娘也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一年多来,万翔已数不清自己入户走访了多少次,他已经成了贫困户们最信赖的亲人。

扶贫扶志 要致富先治心

“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要同步推进,对贫困户也要从思想、精神上进行帮扶,让他们鼓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这是万翔一年多驻村工作的最大感受。

江山坳组的陈希达常年从事运输工作,一家人的日子也还过得幸福,可一场意外车祸,使他不仅肢体残疾,而且大脑严重损伤,成为一名一般性智障病人。万翔得知情况后,就和金井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多次上门走访,鼓励陈希达的妻子范霞林要树立信心,努力撑起这个家。通过多方商量联系,帮助范霞林在附近的企业找到一份工作,还为她免费提供了就业技术指导培训。得知范霞林还是一名养猪能手,工作队为她制定了养殖生猪计划、提供了养殖技术培训,并逐月上户指导养殖发展。现在,范霞林利用闲暇时间饲养了近20头生猪,用实际行动改善着家庭境况。

未标题21.jpg

万翔(左)走访陈希达一家。

未标题-1.jpg

扶贫先扶志,陈晓庆、陈涛姐弟俩的奖状。

而对于陈希达的“五口之家”,万翔又把扶志的重点,放在了他们正在读高中的陈晓庆、陈涛姐弟俩身上。不仅为姐弟俩申请各类助学金,还多次促膝谈心,勉励他们“人贫志不贫、年少当自强”。在大家的帮助下,陈希达家庭逐渐走出了生活阴霾。

党建引领 做扶贫坚强后盾

作为党校老师,万翔深知党建引领对扶贫工作的推动作用。为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万翔和工作队精心准备了《学习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以人民为中心” 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等多堂专题党课,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力量。

78岁的贫困户张胜德是一名老党员,行伍出身的那股硬气,让身患腿疾的张嗲仍坚持耕种着自家1.6亩农田。“精准扶贫政策好,但也不能养懒汉噻!我是一名老党员,多年深受组织教育,听了万书记的党课,感受颇深。无论如何,只要自己做的动,就一定要自力更生!”张嗲的这番话就是对扶贫工作的精准诠释。

2018年底,湘丰村4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我们工作队还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在贫困户和村里多培养致富带头人,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带头人带领、带动大家致富!使湘丰村精准扶贫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万翔说。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