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解放路:“编钟城”里听新音
红网时刻 字号:
2019-09-10 11:42:03

图为:如今的解放路焕然一新。(刘宇 摄)

图为:上世纪80年代的解放路小十字街。(图片由随州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随州,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状若编钟的随州古城,解放路穿城而过。历经半个多世纪,从900米延伸到约5.8公里,从千年古城迈向活力新区,这条路默默见证着随州城区版图的扩张和城市生活的变化。

穿城过河 拉大城市骨架

《随州建设志》中记载,解放路原系旧城东、西关街拓宽、延伸而建。日占时期,道路两边房屋尽毁。1945年日军投降后,道路两边房屋重建,从东门至水西门形成了一条长900米、宽10米的三合土(石灰、河沙、碎砖)路面。1955年,该段路定名为解放路,财政拨款3.2万元进行第一次改造,拓宽至18米,改为水泥路面。

随后的几十年里,这条900米长的解放路不断向东西延伸、拓宽、改造。2000年,随州设立地级市,解放路东段延至随州火车站,西至?水一桥桥头,全长约两公里,如今被称为“解放中路”。

随州城区不断扩大,“东进、西优、南拓、北联”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基调。横纵东西的解放路逐步延伸出老城区,穿城过河,成为拉大随州城市骨架的重要道路之一。

站在解放中路上的大十字街天桥往西边望去,尽头是两道白色的拱形构造物。这是解放路上的一座地标性现代桥梁——新?水一桥。新桥以随州市花兰花为造型,长268米,桥宽32米,双向六车道,如今已是城市中一座“高颜值”风景线。

69岁的张承义,比新中国小一岁,参与并见证了新?水一桥的建成。

据他回忆,1968年?水一桥开建,当时正值酷暑时节,19岁的他和同事们整整三个月都光着脚,因为得在水中捞砂求石后运送到岸边。数千名建设者大战400天后,全长272米、宽7米的?水一桥建成。

“当时全靠人力,不像现在修桥,都是用的机械。”张承义感叹建桥技术的先进和时代的进步。

2016年,老水一桥爆破拆除,新?水一桥开建。张承义曾作为老氵厥水一桥建设者代表亲临现场。

跨过?水一桥,解放路又向西改造、拓宽、延伸至炎帝大道,畅通了主城区与城西南郊片区。

2014年,解放路向东延伸,连接城东新城。解放东路季梁大道至鹿鹤大道段率先开建。根据规划,解放东路还将从随州老火车站延伸至季梁大道,届时,解放路将真正成为贯穿整个随州的中心轴线。

大小十字街 见证商业变迁

提到解放路,十字街是随州人绕不过的城市记忆。随州十字街又分大、小十字街(又称小南门街)。大十字街买百货,小十字街吃美食。

原随县住建委退休干部王大刚今年80高龄。1982年,他从乡镇搬到随县县城。据他回忆,那时的随州城,就是烈山大道和解放路两条街道。两条街道交叉而成的大十字街就是城市中心,“从小十字街到大十字街,两边都是两层的砖瓦房,有一些小商铺,其他地方都是田地。”

1995年9月,解放路上的新世纪购物中心开业,开业当天以40万元的营业额创下随州零售业的最高纪录。王大刚还记得,当时新世纪购物中心设计理念超前,地上3层是卖场,地下1层则设计为停车场,由于当时车辆较少,地下停车场后来改建为超市。

上世纪90年代起,随州城区商业以解放路为核心向四周延伸。从小十字街到大十字街,从沿街小铺到购物中心,从东逛到西、从南逛到北……解放路商圈初步形成。

2008年底,解放路作为随州的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进行全面改造。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商业业态迅速更新,一批批新超市、商铺、专卖店如雨后春笋,不断聚集。

正值盛夏,阳光炙烈,从舜井大道至大十字街的解放路步行街绿阴如盖。随州住建委相关人士介绍,2008年之前解放路步行街两边的行道树又少又小。为了尽快让行道树形成规模,给行人遮阴,他们统一采购直径为35厘米、枝干茂盛的法国梧桐。跑遍江西、湖南等6个省份,才终于采购齐148棵法国梧桐树。

解放路商圈的形成,带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每逢节假日,在此路段通行的车辆和行人数以万计。为了缓解交通拥堵,2012年,随州的第一座人行天桥出现在大十字街。

“以前只要是逛街,都会去解放路。记忆最深的就是解放路市场,逢年过节一去那儿,出来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如今,90后的刘潇已经成年,去解放路的次数大为减少,“主要是新的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购物选择更多元。”在刘潇眼中,随着大润发、万达广场等更新潮的商业综合体在城市各个角落涌现,逛街购物的可选择去处更多了。

作为随州最早形成的商圈,解放路也在追随新的商业业态。2018年底,原解放路市场拆迁。根据规划,配合东护城河改造工程,解放路市场原址上将融合城市历史人文和创意都市生活,打造随州首家街区式购物中心。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李亚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