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解放路:曾经盛极一时的长街
红网时刻 字号:
2019-08-27 15:37:40

一条路,一段历史记忆。在我国不少地方都有一条“解放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访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听老居民讲它的前世今生,看岁月几经沉浮中的变迁。

解放路即老武昌的“长街”,是武汉三镇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有着近千年历史。这里曾是武汉最古老而又颇具商业盛名的街道,“上长街”一语,一时成为武昌人购物的代称。

如今,许多外地游客并不知道解放路作为繁华存在过,武汉本地人逛街首先想到的也不会是这里,曾经盛极一时的长街,褪去了往日荣光,但沉淀下的历史依然历久弥新。

20世纪30年代的解放路(武昌区档案馆供图)

为庆祝革命胜利改名

据史料记载,解放路的街名,除明代一度称过“大街”外,宋、元、明、清诸代一千多年均惯称“长街”相沿不改。

这一带,历史上官府所在地。明清两代这里还设有藩司衙门,俗称藩署。北洋军阀时期,藩署为湖北省长公署。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设置省警察局。日伪时期又建有日本领事馆。此外,清末民初还在这附近设立有藩照厅、藩经厅、藩库厅、武昌府署、粮捕府署以及湖北实业厅等。

到1935年扩修长街时,为了施工的方便,将蛇山南楼处全部斩断,历来享有盛名的南楼也随之被拆除,并于同年在原址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蛇山桥。

扩建后的长街,比原来仅6-7米的街面增宽了13米左右,青条石路面也全部改成水泥路面,并于当时易名为中正路。1949年武汉解放后,人们为了庆祝革命的胜利,便将中正路更名为解放路。

在解放路附近生活了一辈子的77岁婆婆皮庆华,六七岁时从重庆回到武汉。皮庆华回忆,正逢1949年间,抗战胜利,迎接解放军进城,解放军一行从武昌积玉桥过来。路途中在草湖门(如今德胜桥)附近,皮庆华站在福昌盛杂货铺旁边和居民一起夹道欢迎解放军。

“他们脚蹬草鞋、布鞋的朴素亲切的模样,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皮庆华说,她跟着大人迎接解放军,一站就站了大半天,市民都拉着横幅举着旗子夹道欢迎,沿路挤满迎接的群众。

20世纪末的解放路(武昌区档案馆供图)

十里长街繁盛一时

解放路商业繁盛的年代,大小商店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其中绸布店、衣装银楼、典当铺、药房、钱庄、刻章店几乎占武昌城中半数。明末清初创办的武昌总商会、劝业场、商业陈列所和有名的维新百货、柏华楼文具纸张店、刘有余堂中药铺等等都分布在这一段。

“此路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最为繁华,历史留下的文化故旧甚多。”武汉民俗专家刘谦定介绍,解放初期,解放路也是武昌人心目中最靓丽的风景,是贯穿武昌城区最重要的一条主干道,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省直机关等单位在解放路两边办公,曹祥泰副食品店等百年老店林立,商业繁盛十分热闹。

曾经解放路以街道繁华、商业集中、交通方便著称。这里是武昌旧城区的中心地带,纵穿南北。南起解放桥,与中山路末端交汇,北到中山路首段,全长约3公里,宽约20米。

建国以来,此路历年翻修,两侧房屋陆续修整改建,高层楼房不断增加,面貌一新。车来人往,为武昌城区的闹市。

而皮庆华的娘家老屋,则是其母亲将随身金镯子变卖买得一座简易的房子,后来房基地处要建武昌电影院,拆迁搬至沙湖。结婚时,皮庆华又嫁回到解放路旁的海马巷,一直居住在此。用皮婆婆的话说,“这一生就绕不开解放路,从马路这边搬到了马路那边”。

皮庆华回忆,解放初期,解放路附近有很多小生意经营,她父亲就是在联和摊贩商铺里,摆摊贩卖袜子毛巾等,街道上还有电影院和不少茶馆。

让她记忆深刻的显真楼照相馆也位于解放路上。刘谦定介绍,老一辈武汉人可能对显真楼还会有些许记忆,它曾经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显赫一时。50年代,由于建造武汉长江大桥,在黄鹤楼上夹峙蛇山南北两边的显真楼照相馆拆迁至中华路解放路路口,近50年的苦苦支撑后显真楼最终还是在2002年消失在武汉的街头。

7月24日,记者站在中华路解放路路口看到,显真楼照相馆旧址仍能找到当日的影子,三层仿古建筑依然屹立在此,只是不见“显真楼”三字,取而代之是现代的商铺。

50年代,迁至武昌解放路中华路路口的显真楼(武昌区档案馆供图)

褪不尽繁华底色

在解放路上,和显真楼一样,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人物事还有很多。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政治中心的外迁,曾经最为繁华的解放路,已经慢慢褪去了昔日的荣光。”刘谦定将之称为“文化经济塌陷”,他说,这是老城区的一个共性,如今这里更像是中低档的居住区,高端商贸缺乏。“虽繁华褪去,但千年古街的历史说不完道不尽,优秀文化需要传承。”

如今,走在解放路上,宽敞的道路车来人往,曾经路边林立的很多家老字号都已难觅踪影,永康布店、刘有余大药房、大中华酒楼、显真楼、武昌百货商场、大光明眼镜、印度眼科医院等,有的改制转向,有的拆除关门。

新的购物广场、潮流百货等购物场所,虽然给这条老商业街带来了一些新鲜成分,但老与新的气场似乎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衔接点。娄烨的《颐和园》在此取景,电影里,看不到解放路的繁华,反而呈现出灰扑扑的调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皮庆华家一楼,她经营着一个小卖部,进门的位置显眼的贴着这一行字。她说:“曾经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口渴进来讨水喝,我立刻在家里给老人到了杯水,他道谢之余就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过了二三十年,我一直记得这句话,铭记于心。就像母亲从前教我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一样,我也一直秉持善心。”

在解放路附近生活了一辈子的77岁皮庆华

退休后,皮庆华每天坚持摘抄党的思想,国家领导人金句等。“活到老学到老。”皮庆华笑着说,如今学习笔记已经有上十本了。不仅抄在本子上,皮婆婆还将金句贴到了墙上,来来往往的邻居到小卖部都能看到。

“现在解放路发展变化很大,门口建成的廉政公园遛弯很方便,街道也很宽敞整洁,生活十分方便。”在解放路边生活了一辈子的皮庆华如今已是三代同堂,解放路虽褪去了繁华,但安居于此的市民仍深切热爱着这片土地。“这里生活很方便,出门就是公交站,买菜遛弯都有近,邻里间很和谐。”(周雯 李佳静 程思源)

来源:荆楚网

编辑:李亚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