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人民的福祉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讲述亲历故事 见证辉煌历程
红网时刻 字号:
2019-07-02 10:59:19

2017年4月,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前夕,谢里·布里尔(左一)和他的同事正在紧张工作。 资料图片

卡若利·赫鲁特科(左二)在陕西农村指导当地农民种植樱桃。 资料图片

马吉帝·阿尔玛(右二)和技术员在嘉林公司车间讨论技术问题。 本报记者 孟海鹰摄

扎克·史密斯(左一)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资料图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70年来,众多国际人士亲眼见证了中国走过的辉煌历程,不少人长期扎根中国、参与中国的发展。他们是新中国70年发展过程的亲历者。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谈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系列专版,讲述国际人士眼中的中国发展故事。

我渴望亲自见证并参与中国发展

(美国)谢里·布里尔

中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度。我来华工作就是希望助力中国实现大飞机梦。我想继续见证中国的发展,继续为中国的大飞机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我与中国的缘分始于上世纪80年代。看到祖父母去中国旅行拍的照片,12岁的我开始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去中国走走看看。

我的妻子是中国人。2000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探亲。记得当时上海浦东机场刚运营不久。与近20年前祖父母所看到的不同,在我面前的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机场和迅速发展的城市。我渴望亲自见证并参与中国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成立。彼时,我在美国波音公司任职。作为声学科学家,我曾参与波音787、747—8等项目和静音验证机计划等。我意识到,加入中国商飞,将给予我从头开始参与中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一次重要机会。能够参与中国的大飞机制造,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不过我也有些犹豫,如此高科技的中国重点创新企业会欢迎我这样一位外籍专家吗?

加入中国商飞的念头总是萦绕在我脑海中。后来,在妻子的支持协助下,我联系上了中国商飞人力资源部。2011年,我携家人来华工作,梦想终于成真。

C919项目一切从零起步。也正因如此,我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C919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以国际技术标准来研制打造。刚加入中国商飞时,中国民用飞机噪声系统的工程人才严重短缺。经过这几年的共同努力,一支专业从事飞机噪声研究的年轻团队已建立了起来,完成了中国民用飞机噪声领域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

工作中,我常常被大家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所震撼。2017年,C919首飞前夕,所有的工程师都放弃周末和休息日,24小时随时待命。我也经常在周末接到电话后穿过大半个上海,从位于松江的家赶到浦东机场。为了赶试验窗口,大家一起住工厂宿舍。团队的工程师们在试验中度过了无数个夜晚,迎来早晨的第一缕曙光。那时我最常跟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C919有关的事情,随时联系我。”看到C919试飞成功,我跟所有的中国同事一起欢呼,这一切都来得太不容易了!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进行亲切座谈。我应邀参加座谈会并发言。我至今都觉得非常光荣,倍受鼓舞。我来华工作就是希望助力中国实现大飞机梦。这也是我的梦想。

中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度。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了2019全国科技活动周外国专家科学讲堂。课堂上,我为中学生们讲解飞机制造行业关于噪声的相关要求。在互动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对科技充满兴趣,知识面和视野非常开阔。从孩子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科技的未来和希望。

中国同事经常问我是否愿意继续在中国商飞工作,我的答案非常明确:当然愿意!C919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我看着它一步步长大、成熟。在降噪方面,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我想继续见证中国的发展,继续为中国的大飞机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飞机噪声团队项目经理,本报记者王海林采访整理)

甜樱桃凝结深情厚谊

(匈牙利)卡若利·赫鲁特科

我被中国人民那种吃苦耐劳、奋斗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这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衷心希望匈牙利与中国的友谊地久天长,祝愿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

在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我获得201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颁奖照片,另一张是美国著名匈牙利裔农学专家福斯特·米克拉斯的照片。福斯特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与中国开展农业技术合作的美国专家之一。正是在他的邀请下,1994年我第一次前往中国,参观他在陕西与当地政府开展的樱桃种植实验园,从此结下了与中国深厚的情谊。

1994年的中国之行,我有两个比较深刻的印象:一是当时中国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农村,农民的主要收入仍然靠种植粮食作物。有的农民全年纯收入仅几百元人民币;二是由于长期耕种粮食作物,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都遭受了破坏。我第一次到中国时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但中国西部很多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很低,放眼望去一片黄土。

上世纪90年代,樱桃在中国是非常稀罕的水果。中国传统的樱桃品种果实小且味道偏酸。我当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欧美的甜樱桃品种引入中国。中国有句谚语,“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树难栽的原因之一,是樱桃树对土质和气候的要求比较高,其次是樱桃树极易患根癌病,这也是长期困扰中国樱桃种植的难题。

为了寻找适应中国环境和土质的品种,我与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樱桃科研团队专家们进行了数年实验,反复筛选、嫁接品种,帮助陕西引进一批樱桃优良品种和砧木。我培育的抗根癌性强的马哈利砧木引入中国后表现优良,樱桃根癌病的发病率降低了40%,目前已成为中国樱桃主要生产用砧木。此外,我还与中国同行一起总结出樱桃“V”字形设施栽培技术和樱桃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大大提高了樱桃产量,广受种植户欢迎。据陕西省政府提供的数据,目前我所提供的品种和技术在华受益面积已接近20万余亩,每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约6亿元。

从1994年至今,我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有时是参加学术会议,更多时候是在樱桃园里向果农们传授种植技巧。刚来中国的时候,农民们还非常贫穷,没有什么像样的交通工具,如今果农们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了。

25年来,从秦岭地区到塞北沙漠边缘,从山东沿海到新疆的绿洲,我见证了樱桃种植在中国的普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毛乌素沙漠地区进行的樱桃种植,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沙漠地区种植欧美大樱桃。在中国,樱桃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作物,也是中国人民让沙漠变绿洲的有效武器。如今,陕西水土流失问题大大缓解,植被面积得到很大恢复。这是中国政府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赏樱桃花、采摘樱桃,加工与樱桃有关的农副产品……现在,中国不少地区都开发了与樱桃有关的经济产业链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又将这种生产、旅游和消费结合在一起,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中国农民的很多创意值得匈牙利农民学习。

我被中国人民那种吃苦耐劳、奋斗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这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是对我工作的重要肯定,也是我毕生的骄傲。农业技术合作的果实凝结了我与中国的深情厚谊。我衷心希望匈牙利与中国友谊地久天长,祝愿中国发展越来越好。

(作者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世界园艺学会樱桃分会会长、匈牙利布达佩斯考维尼斯大学果树系系主任,本报驻波兰记者于洋采访整理)

高铁是中国发展的闪亮名片

(叙利亚)马吉帝·阿尔玛

我曾在经济学课上与同学们讨论时指出,中国经济具备很强的韧性,将保持快速增长。事实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高铁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也体现了“中国速度”。这样的高效率源于管理得当、部门协调配合到位、员工勤劳肯干。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秘诀之一。

在上大学时,中国开始引起我的关注。我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基础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具有一定优势,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我曾在经济学课上与同学们讨论时指出,中国经济具备很强的韧性,将保持快速增长。事实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2006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见证了这片神州大地蕴含的无限机遇。当时我在巴林的BFG集团工作,这是一家为铁路制造业等研发和生产复合材料产品的跨国公司。集团派我来长春,负责成立了长春嘉林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有限公司。这家合资公司先后为中国高铁引进整体卫生间模块及导流罩两项重要技术。

高铁是中国发展的闪亮名片。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中国高铁不仅实现了牵引力的大幅增强,更实现了速度的跨越式提升。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为建造高铁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通过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让合资公司也可以参与到高铁的技术研发中来,大大提升了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最近几十年,中国高铁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约2.9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让各国共享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从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到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国高铁及其代表的高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的高铁技术和标准成为很多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联通性的重要一环,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品质的象征。

高铁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也体现了“中国速度”。以高铁整体卫生间研发为例。完成可行性研究设计、制作模型和上路测试等环节,在其他国家可能需要两年时间,在中国仅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样的高效率源于管理得当、部门协调配合到位、员工勤劳肯干。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秘诀之一。

国家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刚来合资公司时,公司有100多名员工,只有3个汽车停车位。现在,公司扩大到400多人,还专门修建了停车场。最近我们打算再次对停车场进行扩建,以满足员工通勤需求。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到明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说明中国不仅将发展作为优先目标,更在努力实现社会平等,将发展的福利惠及每个人。

(作者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长春嘉林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本报记者李欣怡采访整理)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迸发出澎湃活力

(美国)扎克·史密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研环境不断改善,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高端人才来华工作。受益于科技进步,中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国家。我相信,未来中国将产生更多重大科技成就。

2005年,我第一次来中国,上海是我到访的第一座城市。这是一座开放、包容、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它的多样性让我深深着迷。特别是上海博物馆让我流连忘返。精美的文物珍藏虽然只是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中的一小部分,但我透过它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厚重。

探索中国各地同样令我着迷。在桂林时,我惊叹于中国的自然风物和人文风貌是如此丰富多样,从而意识到之前对中国的认知是单一而模糊的。

第一次来华留下的美好回忆,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更加坚定地选择来中国工作。2015年,我和妻子来到合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刚来中科大时,我们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带学生。一些教授主动提出与我合作,共同研究一些非常有趣的项目,让初来乍到的我感到温暖,也很感动。

中国的学术氛围非常开放、包容。现在,我是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员,经常受邀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因此结识了不少优秀的中国同行。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断收获新的灵感。这种相互促进的学术氛围十分珍贵,有利于科学家的成长,也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中国一直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为科研人员尽可能提供有利的科研条件。正是由于中方对科研的支持,我们夫妻二人都能安心地在中科大工作。在这里,我们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这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从事研究提供了保障。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中国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重视。

中国的年轻一代聪明、勤奋而专注。为了得出一个准确的实验数据,很多中科大学生常常废寝忘食。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纯粹热爱、执着追求和巨大的创新潜力,让我深感中国科研前景光明。我相信,我的中国学生们将是非常有希望、卓有成就的一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研环境不断改善,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高端人才来华工作。

受益于科技进步,中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在中国,最便捷的购物形式就是网上购物。成熟的电子商务和强大的物流系统,让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满意的商品。我经常在淘宝上购买实验用品,还经常向网店提出“量身定制”不同尺寸的实验用具。令人惊喜的是,他们提供的实验用具技术规格很标准,完全满足了我的研究需要,极大地方便了我的工作。

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国家。从2015年至今的短短4年间,我见证合肥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化。这可以看作是中国二三线城市迅猛发展的缩影,更让人惊叹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迸发出的澎湃活力。我相信,未来中国将产生更多重大科技成就。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本报记者敬宜采访整理)

制图:郭 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1日 16 版)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敬宜

编辑:姜媚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