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村村向上,天天向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资江河畔,银城大地,一大批村庄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地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村村向上》系列报道,聚焦益阳新时代“山乡巨变”中村与人的故事。首期,我们将重点关注神韵安化,看革命老区在脱贫摘帽后,一座座村庄的坚守与向上,如何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进安化县黄石村的大门。
穿黄石村而过的思贤溪上,又添了安定桥。
黄石村山上茶园,山下果园。
红网时刻 实习记者 刘志雄 记者 钟浩 通讯员陈尚彪 益阳报道
22公里泥路变水泥,3公里浅滩成清溪,231盏路灯照亮着25个村组,3000多株树苗正吐露新绿。这一连串的数字里,代表的是安化县黄石村成为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梦想,正在4年的辛勤里一点点实现。
安化县江南镇黄石村,距离县城25公里,抬头是山,低头有溪。12000亩的山林,600亩的水域,资江的一级支流思贤溪自南向北穿村而过,这里似乎天然就宜居,可同无数个“梁庄”(编者注:《中国在梁庄》为2010年“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一样,这里也曾是大国敝村里的一员,也曾是贫困村的一员。
人居改造,旧盼头换来新希望
思贤溪是村子的母亲河,带来了水源、沃土,却也曾是黄石村多年贫困的主犯。
“之前每年都涨水,啥都给你冲走了,村里投多少冲多少。”黄志飞的语气颇为复杂,有些许无奈,些许苦恼,多的是如同大仇得报的快意,“现在涨水也不怕,淹不上来。”思贤溪相比改造前,河床宽了1米,深了半米,重要的是,淤积阻塞河道的石头,现在要么成了河堤,要么变为路石。
黄志飞是村支书,退伍回乡发现村里的母亲河成了乡亲们最大的灾情,誓要把思贤溪治好。但村里资金有限,唯一一条通往村外的路还是泥巴路,每年小规模的投入仅能在洪水后护住路基,来年又都会被冲走。
路烂,垃圾到处是,很多人的房子也烂,没人愿意留在村里。凋敝的村貌让人难有盼头。
“要让村里人有希望,我们村也能变好,能发展起来。”黄志飞说,“首先得有全村人都感受得到的变化。”在扶贫队和扶贫资金下来后,黄石村最先启动的便是人居环境改造。
思贤溪清淤,清理出的石头用于路面硬化;危房改造,乡亲们的住处有了保障;电网升级,建安全饮水工程,村民用电用水难的日子一去不返。公路硬化到组,毛路修到家门口,300个垃圾桶散步在村子各处。
有楼房,通水电,有广场,村民直言条件快比得上城里。但村民常年积习难改,垃圾桶刚布置时形同虚设。黄志飞等村干部建起微信群,组织屋场会(片区村民集中开会),发动全村卫生评比,实行门前三包,经过一年的劝导宣传,大家终于养成清洁习惯。今天从S308国道进村,直到村子最里头,都难得看见散落的垃圾。
村子干净整洁,思贤溪水清无灾,新修的幼儿园里欢声笑语,傍晚的广场有村歌社舞。村子里的变化被乡亲们看在眼里,城里打工的青壮年过年回来不再嫌弃的想走,黄石村终于真正意义上变得宜居。
可光有基础建设,村子养不活村里2000多号人,回来过年的仍要外出打工。扶贫队会走,贫困村的名号也不光彩,村里合计着,还是要有属于黄石村的产业。集体经济不做起来,发展就不可持续,黄志飞说。
产业规划与基础建设同步进行,看到了变化有了希望的乡亲也有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
黄石村打造的欢乐田野,能四季采摘。
黄石村果园一角。
创办产业,留住人回来建家乡
2014年的黄石村,实体经济几乎为0,人均年收入不足2400元。
现在的黄石村,不仅有黄石茶叶专业种植合作社(以下简称茶叶社),还有安化新坐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游公司)。天下传福茶叶公司在这里建厂,高马二溪茶叶公司在这里收茶,还有土花猪、土鸡等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成立。仅2018年,茶叶社和旅游公司发出工资102万元。
黄华明是茶叶社的总经理,也是茶叶社和旅游公司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一开始只是在外漂久了不想漂了,想在家里做点事情过个安稳日子。”黄华明说,他15年回家过年,发现省里正要来扶贫,“村子发展的机会来了!”
茶叶社的成立,源于黄华明和黄志飞等5个人的一次闲聊。村里有大量土地闲置,茶园零散,在湖南省委统战部扶贫工作组的引导下,黄石村因地制宜,决定发展当地传统产业,种茶。茶叶社和旅游公司现有茶园1000余亩,村里有115户人都是村集体经济的股东。
村民还自发成立其他类型合作社,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能为村里人带来收入。以土花猪养殖合作社为例,该社养殖200头花猪只喂野草和熟食,需要向村民大量收购以往农户家中用不上的红薯叶等农业边角料,仅此一项,多的农户一年能增收2000元。
在黄华明等人看来,黄石村土地分散,不适合机械化农业生产,也不适合超大规模养殖,仅靠种茶卖茶,道路还是太单一,难以做大,也难以创造更多的岗位,留住更多的家乡人。时逢安化实行全域旅游,号召茶旅融合,黄石村找准了自己的路,要将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田园综合体。
为了发展旅游业,黄石村已开垦了280亩果园,80亩荷花池,3000株用于绿化的树苗也均是樱花、桂花和紫薇等观赏、商业两用的树种。荷花池上修有观光栈道,垂钓台等休闲场所,在思贤溪上的项目黄石漂流也将于6月底试营业。
与果园配套发展的还有当地的蜂蜜产业,仅一两个人养几十箱蜂,一年便能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村外企业来村建厂开茶园,村集体办产业,租金也是农户的收入来源之一,最多的一户每年能有4万余元的分红。产业办起来,就有了岗位,不愁留不住人。
曾经的凋敝山村,如今已热闹起来,村民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却不再靠天吃饭。能家门口就业,享受天伦之乐,黄石村众人的美丽乡村梦,正靠自己的双手在慢慢实现。
按村里的设想,黄石村作为田园综合体,既要有观光茶园,能垂钓漂流,还要成为四季采摘园,要让游客既能来体验农耕文化,也能进行山地越野拓展和亲子活动,享受好山好水的大自然。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钟浩 陈尚彪
编辑:刘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