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书写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气派和风格,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可划分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阶段,如今更是开始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可以说,新中国外交前30年主要是为了保障安全、巩固独立;之后的阶段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回首新中国外交的历程和成就,可以认清我们从哪里来,明确我们往哪里去,并满怀信心迎接未来。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为了破旧立新,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创建新型外交。这个时期的外交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
第一,实现和巩固国家独立和外交自主。新中国成立后,继承的是屈辱的外交遗产,国际上面临的是不能平等待我之国家。新中国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目标,并明确表示,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面对屈辱的外交遗产,新中国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彻底清除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各项特权,割断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联系、实现了真正的独立。为维护独立和主权,提出“谈判建交”的原则,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之际,中国已经与超过110个国家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维护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为了巩固独立,保障安全,新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政策,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础上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新政权的不承认、“遏制”和封锁,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以及台湾海峡与美国的侵略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击退了美国对中国的威胁,维护了新中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凭借其大国地位企图染指中国主权,威胁中国安全。面对苏联的压力,毛泽东指出,“若谈主权问题,半个指头都不成”,坚决反对苏联把中国纳入到苏联的全球战略中,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三,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改善了中国周边环境。中国幅员辽阔,边界长达4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苏联解体前为 12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大部分是西方殖民侵略的受害者,与中国之间存在边界分歧。新中国确立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为目的,以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于1960年首先与缅甸解决了边界问题。随后又与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大部分边界成为友好边界。
第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政策,化解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误解,开启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新历程。中国积极支持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向其中的不少国家提供了支持和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在国际上给予中国积极支持,如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斗争。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中的76张赞同票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成为中国外交最坚实的基础。
第五,创建了新型外交队伍和外交机制。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依靠旧政府的一套人员办外交,而是根据“另起炉灶”原则,建立起了一支由建国以前原中央外事组干部、军队干部以及文科大学毕业生组成的新型外交队伍。造就了一支政治可靠、忠于职守、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团结协作的新型外交队伍,这只被称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的队伍,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成就
1978年,中国国内工作中心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外交工作的任务也主要转变为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前30年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外交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第一,进一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改善了国际安全环境。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同美国拉开距离,缓和与苏联的关系,最终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
面对冷战结束的冲击,中国坚定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在国际上不扛大旗、不当头,最终打破了西方制裁,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促进了国内稳定。
第二,为经济高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将政治上的友好互信同经济上的合作交流结合起来,以政促经,政经结合;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谋求共同发展,使经济关系成为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重要纽带和基础。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及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加入其中。经过长达15年努力,中国终于于2001年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为改革开放注入活力。
第三,参与多边外交,贡献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外开放开启了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截止2008年,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了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和负责任的大国。
在多边外交中,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以及东亚峰会等地区性多边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推进周边利益共同体建设。通过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推动成立上合组织、主持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等,逐步扭转了被动参加多边外交的模式,成为多边外交机制的主动参与者、倡导者乃至主导者,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四,形成了全方位的良好对外关系格局。在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过程中,中国秉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发展国家关系的原则,求同存异,坚持对话,不搞对抗,妥善处理分歧和争端,扩大利益汇合点。在处理对美关系过程中,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不断克服困难,保持了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
妥善应对苏联解体后的复杂局面,实现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通过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文件,确立了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在政治、经贸、科技、能源等领域与欧盟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对日关系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警惕和克服危害两国关系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保持了中日关系的大局稳定。
在平等协商和互谅互让的原则下,中国与14个邻邦中的12个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使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中的90%得到划定;执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根据“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领域,探讨合作方式,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拉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效益,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第五,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了台湾当局“加入联合国”等分裂国家的图谋,积极推动两岸之间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遏制“台独”,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1984年和1987年,中国政府分别与英国和葡萄牙签署《联合声明》,并顺利于1997年和1999年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解决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以来,中国外交积极维护港澳特区在国际上的利益,维护港澳同胞在海外的权益,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为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第六,积极推进外交决策的科学化与机制创新,造就了一支忠诚和高素质的外交队伍。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中国不断探索外交机制的创新,逐步完善了危机管理机制、领事保护预警机制、处理突发领事保护案件的应急机制、跨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信息咨询机制以及信息和新闻发布机制等,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中国外交事务部门拓宽了人才招录渠道,完善外交人员选拔培训机制,通过人员交流、选拔优秀干部研修和攻读学位等方式,改善了外交人员的来源、学历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外交队伍的素质,形成了水平高超、政治可靠、业务精干、忠于祖国、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外交队伍。
站在新起点,满怀新希望
在改革开放初期确立的经济发展目标已提前达到,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后,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期。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强起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服务这个目标,近年来中国外交在理念、实践和制度上不断创新。
在理念上,中国提出了外交的一条主线和两目标: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主线和“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个目标;确定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新的全球治理观、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等新理念。
在实践上,在发展与不同国家关系中排除门户之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与大国关系保持了总体的稳定,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得到显著的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转型中不断夯实基础,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中国积极开展首脑外交和主场多边外交。中国领导人利用各种外交场合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中国的立场和主张,提出中国方案,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格。
在制度建设上,外交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重视顶层设计、中层协调和一线执行的全局统筹。为了确保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及时得到贯彻落实,对中国对外工作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增设新的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推动涉外部门的协调机制建设,理顺部门之间的合作,完善了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系列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新中国历经70年的外交实践,在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同时,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外交的舞台更宽广,责任更重大;人们的关注更多,期待也更高。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来源:光明网
编辑:姜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