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评|衡阳:“机构基因”孕育多彩 “人大话剧”
红网时刻 字号:
2019-04-25 10:08:58

一图看懂|衡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机构设置沿革

4月25日,衡阳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决定,将内务司法委员会更名为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将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更名为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同时设立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这是衡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对工作机构的又一次改革,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从1954年成立至1979年的25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没有常设的机构。每次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结束以后,选举人大代表、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等人大日常工作都是由人民委员会(即现在的政府)负责。人民委员会既是“运动员”,负责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又是“裁判员”,监督政府、法院的工作,一身二任,角色矛盾,不利于发挥作用。

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从此,衡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了专门的工作机构。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罢了。”衡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机构经历过多次改革。比如,为推动农业生产,1985年设立农村工作委员会;为做深做细代表服务和人事任免工作,1993年设立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2004年建立人大新闻中心;为看管好“钱袋子”,2006年设立预算工作委员会;为防止政府“红头文件”任性,2007年设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科;为履行好地方立法权的新使命,2016年设立法制委员会;为加强对民族、华侨、外事、社会建设等工作的监督,2019年设立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

从最初的一个机构、25个工作人员到如今的11个机构、100余个工作人员,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机构不断健全,躯体日渐强壮,与时代同成长。正是这些必要的机构“基因”孕育生长,忠诚履职,演绎了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人大话剧”。人大机构的变迁史就是人大工作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41年来,衡阳进行了多次国家机构改革。因时制宜,或撤销,或设立,或合并。在磅礴激越、变化多姿的机构改革大潮里,人大机构始终保持着只增不减、逐渐壮大、稳中有进的态势,这不是谁对人大的特别关照,而是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做加法的必然要求。

今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65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时刻新闻客户端推出人大机构设置的独家报道,回顾人大机构变迁的光辉历史,让人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启发思维,开启未来。这是很有意义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主法治建设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与此相适应,人大工作还要不断改进和加强。可以预见,今后,人大机构还会再调整再改革。社会要有这样的思想共识、心理准备和行动自觉。人大机构不断健全,人大工作才能快步前行,民主法治才会更好推进。

文/冬村

来源:红网

编辑:李璐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