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期待多年的携号转网终于跨出试点区,年底前将在全国实现,但记者调查发现,落实优惠新政,用户在携号转网过程中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各种“坑”里,前有申请转网重重障碍,后有转网即成“二等用户”,基本使用都成问题。(4月15日 《经济参考报》)
从之前的雏形期到如今的试行期,“携号转网”业务似乎始终都是各大运营商服务中被吐槽的“重灾区”。虽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规定“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但就试点地区暴露出的众多问题来看,“携号转网”在各地区试验推行的过程中可谓“天坑不断”,用户想要规避冗长繁琐流程、闪避优惠福利套路、躲避多重政策障碍的难度,可谓“比蜀道难还要难”。而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面对转网磨合期的种种责难,又要承受留住用户力保增长压力的各大运营商似乎也衔冤负屈、楚楚可怜,在此现状下,“携号转网”似乎又回到了运营商“委屈兮兮”而民众“高攀不起”的尴尬境地。
“在网协议近千年,此生无缘转网权”“悄悄塞福利,实为设障碍”“运营商玩转话术挽留用户”“过渡期忍受多种不便”“办理成功后变成二等用户”等等,都是目前“潜伏”在“携号转网”过程中的“大坑”。然而,虽然几大运营商也忽闪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做“无辜状”,但如此大费周章、绞尽脑汁,任凭用户“跑断腿、磨破嘴”也无法实现“一步到位”的“始作俑者”,仍然是秉承“利益最大化”的运营商们。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理念一定是“利益至上”,而“携号转网”的实施必然将在不同程度上引发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再调整,同时,在还未形成运营商和用户都充分认可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分成机制的情况下,任何无法带来即时效益的改变和投入,对于运营商而言似乎都是“无用之功”。况且,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换网不换号”这个“老大难”的问题,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较大倾注,尤其需要下大力度研究技术手段,打破技术限制的壁垒,而在“改变无法带来效益”的前提下,这种无利可图的付出对于各大运营商而言,一定“从内心是拒绝的”。再者,在“携号转网”已成发展大势的当下,各大运营商为保有用户,必然会增加在维护和营销方面的费用,且“携号转网”的实施需要运营商对现有网络、用户数据库和计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和维护,这亦使运营成本增加成为了必然。技术难度的限制、成本控制的增大、“携号转网”后对自家利益的判断等因素,都成为了运营商“套路操作”、用户在“携号转网”的路上亦步亦趋的现实原因。
然而,这些由于运营商基于利益出发、信手挖来的“大坑”,也势必需要运营商自己“填满”。而今年3月份,工信部发布的《关于2019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的“要深化“携号转网”业务规范办理,不得擅自增设办理条件、人为设置障碍,不得利用“携号转网”实施恶性竞争行为”的相关规定,无疑是一把“填坑”的利器。实际上,虽然顺畅“携号转网”业务存在较大的技术阻力和利益桎梏,但只要几大运营商改变“利益第一”的核心理念,不再因自身处于市场优势地位而漠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妥善规划、细致分工,加之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那么曾经“两地隔山海,山海不可平”般的“携号转网”,在强大的现代科技面前,必将会成为“遥远的回忆”。
文/安星予
来源:红网
作者:安星予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