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人民的福祉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新农民”们开启了“新事业”
红网时刻 字号:
2019-04-15 11:33:59

3.jpg

一路向北,有茶香满溢,有水果清甜,有花海争艳,有游人如织……长沙县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三步曲,一幅“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活可干、农民有钱可赚”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相关链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一河诗画 拼出乡村幸福窝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内陆县城里开放潮声激越

红网时刻记者 熊晓宇 长沙报道

每一个暖阳初升的清晨,或是草木清香,或是鸟鸣啁啾,在长沙县北部这片广袤的乡镇里,都充满着勃勃生机。

一路向北,有茶香满溢,有水果清甜,有花海争艳,有游人如织……近年来,长沙县将“强南富北”小战略深度融入全国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之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资本下乡、农旅结合、土地入股、科技创新等方式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三步曲。

一幅“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活可干、农民有钱可赚”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乡村焕发出了新活力,“新农民”们开启了“新事业”。

27165610eysu.jpg

曾经“山青水不秀,遍地猪屎臭”的锡福村,如今已经焕然一新,随着民宿产业的发展,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而去年已经一跃到了90万。

1.jpg

彭正祥是锡福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如今站在自家门前,已经当起了“民宿掌柜”的他说,“没有了猪粪臭,收入还比以前更多了,这样的发展谁不说好?”

“养猪村”吃上了旅游饭

养猪汉子转身变成了民宿掌柜

“没有了猪粪臭,收入还比以前更多了,这样的发展谁不说好?”站在自家门前,已经当起了“民宿掌柜”的彭正祥竖起了大拇指。

十多年前,长沙县锡福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彭正祥的家里也养了三四十头。由于养殖分散无序,村里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那时流传下来的写照是,“山青水不秀,遍地猪屎臭”。

2008年,锡福村启动环境综合整治。先新建一批沼气池、无公害公厕、垃圾池,又请来技术专家,对养殖废水进行专业治理,修路、绿化、亮化,推广垃圾分类、倡导生猪养殖户退养转产……长期整治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环境改善了,还要有产业做根基,带着村民们挣到钱。锡福村老党支部书记王茂存环顾四周的青山绿水,外出考察了一圈,决定引入湖南慧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民宿度假产业。

彭正祥成了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2015年,他卖了猪,又投入了十多万,把自家的二层小楼改成了民宿,在当年10月和村里其他5户一起开了张。

“刚开始还是怕的,不敢投入太多。”但是很快,彭正祥就尝到了甜头,开始想着怎么把民宿做得更好。第二年,他把所有客房的卫生间做了改造,去年,又把屋前的大坪混上了水泥。

“没有给农民带来利益的发展是没有根基的。”王茂存说,锡福村走的是“村委会+平台公司+农户”全融合的发展道路,在利润分配上,村里拿10%,公司拿30%,剩下的都是村民自己的。

“以前养猪一年最多也就四五万,去年光是5间客房提成就赚了10多万,再加上我们提供餐饮、棋牌等服务也有收入。”彭正祥说,收入更多、更稳定了,屋前屋后的环境也变好了,生活更轻松了。

目前,锡福村已有30家农户发展了民宿,共有128个床位。此外,很多村民开始养鸡、养鱼、种水果、种青菜,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或者自制水果酒、坛子菜等特色产品,游客可购买、可体验,村里的产业链不断丰富。锡福村党支部书记林益明介绍,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而去年已经一跃到了90万。

d89195b2-a2f0-4eec-89af-37bdd170f90e.jpg

通过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集中整治、村民集中居住,浔龙河实现村民的就地城镇化,通过土地改革和混业经营,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产业,实现由“输血”变“造血”,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2.jpg

“贺大姐擂茶”已经开了三家分店,今年樱花节期间,不到一个月,她就赚了5万块钱。

省级贫困村变身生态艺术小镇

“豆腐西施”竞聘上岗“卖擂茶”

走进果园镇的浔龙河村,好呷街上的贺大姐已经远近闻名。2015年底,她通过长沙县果园镇组织的美食创客评选,夺得了在好呷街创业的机会,“贺大姐擂茶”开张了。如今三年多过去,贺大姐的擂茶店竟已经开了三家分店。

“从3月16日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赚了5万块钱了。”在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的樱花谷里,贺大姐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向记者分享自己的收获,她展示着前几天樱花节发的朋友圈,“那真的是人山人海,我这次签了50天的租约,目标是要赚到10万块钱,肯定完得成!”

贺大姐是从湖南安化嫁过来的浔龙河媳妇。早在2009年以前,浔龙河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贺大姐家里还主要是靠养猪、种田和自己卖豆腐为生,一年的收入才七八千。

2009起,浔龙河通过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集中整治、村民集中居住的“三集中”,实现村民的就地城镇化,通过土地改革和混业经营,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产业,实现由“输血”变“造血”,让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对于贺大姐来说,把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行出让、流转或置换,以土地资源支持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换来的是一栋宽敞明亮的三层别墅,屋前有院落,旁边有菜园,楼下青石板路面相连,周围有绿植掩映,不仅环境变好了,她把一楼作为临街门面出租,还能赚取额外的租金收入。

现在,沿着黄兴大道走进浔龙河,北侧,国内一流的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已经开学,贺大姐的小女儿正在这里就读初一;南侧,新建的商业街已在准备开业,贺大姐的擂茶分店也随之启动,樱花谷里游人如织,她甚至新请了几个帮手来帮忙。

“想做生意就做生意,想休息就休息,赚的钱还比以前翻几番,真的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贺大姐笑着说,以前村里破旧脏乱,现在家家都住别墅,青山绿水,配套还不比城市差,别的村都羡慕呢。

来源:红网

作者:熊晓宇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