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大潮颂·高新区30年
高新区30年丨追高逐新 科技经济互促相融
红网时刻 字号:
2018-12-31 10:21:54

——湖南高新区创新发展系列综述之二


1.jpg

 中车株洲采用自主研发的“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研制的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

2.jpg

华为(衡阳)联合创新实验室 在这里,视频和图片算法被做到极致,1秒钟即可完成10亿次图片搜索。

3.jpg

宁乡高新区打造的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致力于聚合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火炬计划和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30年来,高新区已经成为湖南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创新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核心引擎。为此,红网与湖南省科技厅共同推出【大潮颂·高新区30年】系列报道,本文为湖南高新区创新发展综述之二。

相关报道:

高新区30年丨火炬高擎 挺起中部创新脊梁

时刻新闻记者 易添麒 长沙报道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批量生产线;自主研发生产中低速磁浮列车,助力长沙磁浮快线成为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浮铁路……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株洲高新区频频为国人带来惊喜。

产业发展上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株洲造”电力机车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7%,位居全球第一,国内地铁市场占有率40%以上……

全国在役教练机、中型运输机发动机均为“株洲造”,直升机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达90%……

2018年,“中车时代电动”混合动力公交车市场占有率预计全国第三……

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高技术”与“新产业”如何结合?以科技赋能,以产业着墨,以遍布各市州的高新区为间架,承载着智力资源、科研平台和创新型企业的湖南各大高新区正以一系列探索,在三湘大地写下自己的答案。

创新个体“成群成链”

一个车间角落里,七八号人、一台旧台钻、几把榔头、几个扳手……26年前,时任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借款50万元创立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

今天,中联重科凭借高度智能化的世界顶尖产品驰骋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海外市场,但中联人不会忘记,“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历史,是从车间角落里,那台旧台钻和几把榔头、扳手开始的。

30年来,湖南的创新个体逐渐成长,以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平台加速聚集,实现了从创新个体到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转变。

以中联重科为龙头企业,长沙高新区打造了湖南首个千亿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关联企业过千家;集合了电子信息及互联网技术应用、新材料在内的6大主导产业共计2.8万家企业。

高新区更侧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集聚、辐射和产业带动,代表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水平。30年来,大批企业崛起为集技术研发创新、智能制造、开放发展于一身的领军企业,与长沙高新区类似,湖南各大高新区也形成了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体系。

湘潭高新区形成了包括新能源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深加工、现代运输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的“3+1”产业集群,加速由“高新制造”向“高新智造”转变。

衡阳高新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业三大核心产业集群集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稳居全省高新区第一方阵。

常德高新区现有规模工业企业9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65家,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光电信息、军民融合为主导,新型建材、生命健康为特色的“三主两特”产业发展格局。

新获批的怀化国家高新区则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等四个产业集群,形成了独特的“怀化竞争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在全面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和“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弥补湖南外向型经济短板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除了以企业为个体的海外拓展,高新区与全球的产能合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长沙高新区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引进了来自英、美、俄、德、瑞典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务与科技机构入驻,株洲高新区深化中国动力谷与德国碳纤维谷、美国硅谷、云谷的“四谷”联动,各类交通产品已经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天,湖南近57.5%的高新技术企业都聚集在高新区,承载着湖南人引以为傲的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在内的一大批创新型产业集群。

抢滩蓝海彰显“高新担当”

移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能激增,储能产业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长沙向西,沿金洲大道一路西行,宁乡高新区已经完成了抢滩储能新材料产业的基础“战备”:依靠20多家锂电池上下游企业和相关企业组成的产业链闭环,储能装备从“出生”“服役”到“再生”的全生命周期,都能在这里完成。

宁乡高新区是湖南先进储能材料及电动汽车产业链重点基地,长沙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牵头园区。全国电池行业约30%的技术骨干来自于湖南高校,其中中南大学被誉为我国“锂电池黄埔军校”。宁乡高新区正利用已有技术和智力资源,打造中国(金洲)储能谷。

这是湖南以高新区为主体,通过新兴优势产业抢夺发展蓝海、应对区域竞争的案例之一。当前,湖南正全力推动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力争到2020年产值突破17000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

而在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中,像宁乡高新区之于储能材料产业,以高新区独立承担或主导建设的产业达15个,占比达75%。

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深化产业链融合发展、强化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链开放合作、加快产业链人才培养、促进产业链转型……在新兴优势产业的布局中,湖南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实现从科技与经济结合到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重点产业也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湖南自主创新的品牌魅力正转化为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抢夺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的现实生产力。

贡献创新发展“湖南智慧”

8大国家高新区、24个省级高新区,不断优化的高新区布局宛若产业支柱,多点支撑着湖南经济发展。

按照规划,到2019年,长沙、株洲、湘潭国家高新区将分别规划1-2个千亿产业集群和2-4个500亿创新型产业集群,益阳、衡阳、郴州、常德国家高新区将分别规划2-3个500亿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他省级高新区则根据各自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1-2个100亿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开放、协同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由路径,高新区的实践意义不止于湖南,,湖南正为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贡献“湖南经验”“湖南智慧”。

以“科创谷”“动力谷”“智造谷”为特色,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技工贸总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广受瞩目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迸发出新的活力,2018年,自创区技工贸总收入将达到1.1万亿元,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00亿元。

湖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湖南将加大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战略的力度,为区域经济创新可持续发展积累更多经验。

从“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提出,到“451”行动方案,再到“产业项目建设年”,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使命,湖南各大高新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正越发突出。

来源:红网

作者:易添麒

编辑:刘秋平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