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高新区晋升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28位
湖南日报
 
09-01 11:36

栗雨工业园一隅赵凯摄

总投资逾百亿元的精密工具产业园鸟瞰图。

环境优美、功能独特的自主创新园(内景)。徐洋摄

中车株洲所科研现场。

出口到欧洲的不锈钢地铁列车正在下线。

北京汽车威旺系列下线。

8月31日,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正式开园。徐洋摄

产城一体的典范——万丰湖。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株洲高新区宣传部提供)

 

周怀立 易湘峰 张彦

这是一根扶摇直上的成长路线:2005年,在国家科技部公布的55个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株洲高新区排在几乎垫底的第52名;2014年,在全国106个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株洲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40名;2015年,株洲高新区位置再次大步前移,进至全国115个高新区的28名。

对手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可株洲高新区的排名不退反进,这既使人震惊,也使人疑惑——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推动着她以一种加速度阔步前行?是一种什么力量托举着她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

“是创新,是自主创新,是鼓励创新,是创新推动。”对此,株洲高新区工委书记谢高进一连用四个“创新”给予肯定的答复。他说:“创新是发展之魂,是力量之源。对我们来说,以前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仍然是这样。”

的确,我们在采访中也感到,不论是什么身份,每一个被采访的新区人,在回答株洲高新区高速发展的原因时,都将答案指向同一个词——创新。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株洲高新区的这种创新,远不止科技的创新,更有机制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发展路径的不断创新。

创新为本,“创”出新天地,“创”进新境界。让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创新,让每一滴血液都流淌着创新,这就是今天的株洲高新区……

1 战略清晰——让创新之力引领高新区发展壮大

2015年8月31日,株洲高新区高调宣布,“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正式开园。

这一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被新区人寄予无限希望的创新空间。但见高高的动力谷大厦已经落成,公共技术中心已经竣工,创业苗圃的创客中心已经启用,而园内宽大的绿色花园,更使这个创新园充满空灵之气……

创新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创新园一期项目预计明年底全面竣工,届时,可容纳动力产业生产类中小型企业300家以上,吸引5000名各类科技人才,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集群,将再次获取新的技术和产业平台支撑。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的开园,标志着株洲市打造中国动力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株洲高新区在推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中国动力谷”代表三层含义:中国,代表国家级水平;动力,代表产业特色;谷,代表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中国动力谷,从概念的适时提出,到实质性的迅速推动,从中体现出,是株洲高新区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的雄心壮志。

“高新区有别于经开区。高新区不能只追求GDP、财政收入,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努力增强创新能力。经过多年摸索与实践,我们已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体系,这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已带领株洲高新区走过整整10个春秋的工委书记谢高进,如此归纳他10年来的工作体会。

事实是最好的答案。这些年来,株洲高新区科技投入连年上升。2007年,全区科技投入7.16亿元;2014年,全区科技投入达到54.71亿元。10年来,全区累计申请专利16013件、授权专利7206件。园区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科研经费支出、内资控股企业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万人当年新增知识产权数三项指标在我省高新区中均排名第一,远高于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

有了创新推动,并不单纯追求GDP的株洲高新区,发展却出乎意料的迅猛。2005年以来的十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3%,规模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26.5%,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26%。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63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值占到一半。

对于株洲高新区的发展,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指出:“高新区是株洲发展的缩影,更是株洲发展的品牌。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支持高新区加快发展、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新型城市化的样板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城乡统筹的领跑区、发展升级的示范区。”

“株洲高新区打造中国动力谷行动方案具有超前性和领先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认为,通过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动力谷,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园区经济粗放式经营向智力增长的转变,将全面提升株洲高新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

从株洲制造,到株洲创造,再到株洲“智造”,株洲高新区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 主体明确——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7月4日,在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事业部车间,深圳地铁11号线首列机车下线。该车采用超大的8节编组A型车,设计与运营时速都可达到120公里,是目前国内时速最快的超大编组地铁列车。

7月9日,国家首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转向架智能制造项目正式起航。项目总投资6.3亿元,将新建14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研发、工艺、仿真试验的数字化。

……

创新和发展,尽管是以企业为主体,但株洲高新区从未缺位。

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株洲高新区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株洲高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专利实施奖励办法》等激励创新的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科技创新引导资金。

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契机,株洲高新区大力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技术研究院,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联合园区企业设立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新建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的,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20万元资助。

不仅如此,这些机构和平台经认定后,还在5年内每年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建设和运营经费支持。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经核定后一次性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动力谷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经核定后一次性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动力谷产业专项资金支持。

高新区的鼓励和支持,使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大为提高,创新能力大为增强,主体作用更加突显——

2013年12月,一条消息在业界引起小小震动——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斥资2.9亿欧元,整体收购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巨头德国采埃孚集团旗下的橡胶与金属业务。近些年来,凭借不断的创新发展,时代新材生产的橡胶弹簧、悬架等产品已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并陆续进入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6月,株洲时代电动生产的高端新能源客车,在巴西世界杯举办城市之一的库里蒂巴市闪亮登场,成为赛期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之一。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企业,时代电动是我国承担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项”最多的企业。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强化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每年都保持在营业收入的5%以上。目前,企业已申请专利163项,获得专利授权118个,其中包括“精密工具能力平台建设”等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项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以生产水力控制阀著称的株洲南方阀门公司,是一家民营中小企业,但却形成了17大系列2700多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最大的水力控制阀门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主编10项行业标准,参编、产品入编国家和行业标准28项,有10余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

3 核心突出——让人才成为当仁不让的创新主角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新区要成为技术的高地,人才的洼地”,“既要项目立区,更要人才强区”。在今天的株洲高新区,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如果说,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那么,人才就是创新的主角。

在株洲高新区,人才工作一直是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书记是当仁不让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作为全市的“人才特区”,早在2006年,株洲高新区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等6个人才政策文件,并在全市率先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

2012年,高新区组织编制了《株洲高新区、天元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各行业系统子规划,为今后10年人才发展明确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

2013年,高新区制定出台《关于实施“5211人才计划”暂行办法》,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和培养2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100名左右海内外创新创业优秀人才,1000名左右具有博士文凭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园区紧缺高层次技术、管理人员。进入“5211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可在个人就医、子女就学和配偶就业等方面享受诸多优待。

今年3月27日,株洲高新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向142名高层次人才发放资助资金、补贴资金和工作津贴,共计350余万元。从2006年至今,该区已向高层次人才累计发放资助资金900多万元,累计发放创新奖奖励资金4763万元。

梧桐枝繁叶茂,凤凰择木而栖。

2008年,高新区首次采取高薪聘请形式,面向海内外招聘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专业13名高层次人才,并开辟绿色通道,公开引进了45名专业技术人才,160余名公共服务领域的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如今,这批人才已经成为各自行业的创新骨干。

2015年6月,株洲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谭铁牛院士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签约。该团队将在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开展以人脸智能检测、识别和图像分类等领域为主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设计符合特定需求的智能视频分析系列以及相关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等。据悉,该项目拟投资3000万元,推动智能视频识别分析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产业化。

目前,株洲高新区已建成15家国家级、5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7个博士后工作站。全区拥有各类人才12万余人,所属科研创新创业平台集聚各类高端研发团队100余个。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尹泽勇、丁荣军为代表的5000余名高层次科研人员,正在从事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9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89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52项。

“生活有保障、创业有扶持、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不同领域的“人才”,在株洲高新区同一个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4 奋力托举——让更多的“瞪羚”在创新中成长

2013年5月16日,株洲高新区经过反复筛选,确定了第一批“瞪羚企业”,对华通科技、肯特硬质合金、永盛电池、利德电子、普天中普防雷、天地龙、富利来环保7家企业总共给予了750万元资金支持,最多的一家企业获得200万元。

瞪羚,本是一种行为敏捷、善于奔跑、长于跳跃的动物,“瞪羚企业”就是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尽管“瞪羚企业”本身具有很好的成长性,但株洲高新区仍然认为,如果加以扶持,这些企业就会成长更快,更稳健。

事实正是如此。

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注入,使株洲普天中普防雷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其自主研发的多款产品获国家专利,产品成功进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并广泛应用到国防、公安、电力、广电、金融、石油、化工、教育等诸多领域。2012年,公司产值4520万元;2013年产值7014万元,增长55.2%;2014年,公司产值8750万元,增长21.3%。

富利来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集环保节能工程设计、环保节能设备研发制造、环保节能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于一体,被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评选为“2013年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家企业”之“成长性企业”,我省唯一一家。目前,该企业已经申报了17项专利技术。

截至目前,株洲高新区已累计认定“瞪羚企业”30家,发放扶持资金3900万元。在政策扶持下,“瞪羚企业”业绩骄人,产值增长最快的高达111.4%,当年上缴税收增幅均在20%以上。以“瞪羚企业”为骨干,高新区已有14家企业在新三板或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

不只是“瞪羚企业”有扶持,株洲高新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

于1999年成立的株洲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是全省首家留学生创业园。近十年来,创业园以极其优厚的创业条件,先后吸引来自欧洲、美洲、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5位留学人员入园创办高科技企业,已孵化企业200多家,孵化高科技项目100多项。2014年,该园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湖南省优秀留学人员创业园。

2011年,株洲高新区与浦发银行株洲市支行合作成立全市首家科技银行。科技银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支持对象,充当着企业成长“金融助推器”的角色。其引入的专利权质押、股权质押、税融通等信用贷款产品,首次解决了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难题,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94家,授信4亿元。

2014年1月24日,日望电子正式在新三板挂牌,拉开了株洲高新区在新三板挂牌的序幕。目前,高新区已有14家企业在新三板或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

2014年11月,区创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株洲市第一家创业苗圃——株洲高新区金谷创业苗圃。截至目前,高新区创业孵化、投融资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拥有各类孵化场地250万平方米。

“围绕培育一个产业,搭建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壮大一个产业集群”。今天,在株洲高新区的企业发展图谱上,既有“铺天盖地”一齐奔跑的壮观景象,也有“顶天立地”令人仰视的伟岸身影。

5 绿色发展——让产城一体容纳更多的创新之梦

近处,是宽阔的湖面,层次分明的树林,错落有致的景观石;远处,是绿色的小山,奔腾的湘江,以及高低搭配、疏密有间的建筑。驳岸,游道,电瓶车道,将这一切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迷人的图景。

这是株洲高新区新马EBD核心区项目——万丰湖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它占地面积约9600亩,其中商业、居住用地等可供出让用地约5000亩,保留山体水域约为2400亩,综合绿地率超过35%。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公园,而是一块正在聚集无限创新能力的活力空间:一边是创新的源头——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一边是宜居的乐土——新马EBD,有序布局为高层次人才修建的别墅、公寓,功能业态、环境生态、空间形态的“三态合一”,为之赋予了有别于其他公园的很多“不一样”。

不仅只有美丽的环境,适应居住者就学就医需要的设施同样不可或缺。在株洲高新区,从幼儿园到大学,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一流的三甲医院,尽皆拥有。在新建的科技新城,学校和医院均同步规划配套。

这已经是株洲高新区的第二个兼具产业发展和休闲娱乐功能的城市景观项目了。此前的栗雨休闲谷,是该区推行产城一体的开山之作。

2011年2月建成的栗雨休闲谷,镶嵌在栗雨工业园中,占地878亩,集观光、休闲、滨水风情于一体,保留原有的自然山体,精心设计建造了三级人工湖,采用污水处理后的中水作为补给水源。湖面四周,设置了4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修建了3600米长的自行车道。

“亲城、亲水、亲民”,成为栗雨休闲谷最鲜明的特征。它的建成,不仅给市民增加了一个新的休闲去处,更大大提升了栗雨工业园的品质。受其吸引,美的集团、佳兆业集团、万豪酒店、德国麦德龙等知名企业纷纷慕名而来,投资兴业

“科技和生态齐飞,山水与城市一色”,实现产业、科技、生态、城市融合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同步发展、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绿色崛起之路。在我省两型社会建设中,株洲高新区起到了典范作用。

既有山之厚,也有水之灵,更有人之乐。今天,在这块充满着灵秀之气、激荡着创新活力的土地上,创新之梦正在梦想成真,创新之力正在呼啸而来——

借力创新推动,株洲高新区正在向“12345”的总体目标奋力迈进。围绕一个主题:打造中国动力谷;实施二大步骤:建成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发展三大集群: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四大园区:河西示范园、田心高科技工业园、董家塅高科技工业园、金山科技工业园;推进五大工程:产业集群创新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知识产权创新工程、人才支撑创新工程、金融服务创新工程。

“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一流,全国争前移”,这是株洲高新区曾经的誓言,今天已经实现的目标。

再通过5到10年的努力,财政收入占到全市的半壁江山,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四强,与全国知名省会高新区并肩而行,将中国动力谷打造为“世界动力谷”。这是株洲高新区正在实现的目标。

高擎创新火炬,创新永无止境。株洲高新区的再次跨越,依旧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