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娭毑用树皮拼出《清明上河图》
红网
 
04-29 12:21

黄志明用树皮拼接而成的《清明上河图》

黄志明用树皮拼接而成的《清明上河图》

黄志明和她早期的树皮画作品

黄志明和她早期的树皮画作品

用树皮做出的小人

用树皮做出的小人

红网岳塘站4月29日讯(分站记者 胡飞云 通讯员 文松花)栩栩如生的人物、活灵活现的舟车、结构精巧的拱桥……在湘潭市岳塘区岳塘街道黄志明老人家中,一幅近三米长,色彩古朴的《清明上河图》总是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然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幅《清明上河图》是77岁的黄志明花了近两年时间用树皮拼接而成的。

树皮工艺画让人赞叹

除了《清明上河图》,黄志明家的墙壁上还挂有,“八仙过海”、“梅兰竹菊”、“双龙过海”、“老屋”等各式维妙维肖、立体感很强的树皮工艺画。然而当被问起,从哪里学来这项技艺时,黄志明则笑着表示,自己是“无师自通,长期摸索经验所得”。

在单位时,黄志明是文艺骨干。曾有过帮同事剪窗花、剪喜字的经验,因剪得不错受到了同事们的赞扬。黄志明说,可能是有了剪纸的基础,才让她也有了用树皮作画的功底。

“2000年我从湘钢退休,没退休前就一直在想以后该做点什么。”黄志明表示,自己闲不住,曾担忧退休后的生活很空虚,没想过会以做树皮画为乐。

有一次,儿媳妇向她提起,想要一幅画挂在新装修的房子里,黄志明就把这事放在了心上。“有天下大雨,我屋前的霞光西路正在建设中,路边有很多丢弃的树皮,被雨水一泡呈现了深浅不一的颜色,我心中突然有了想法,就捡了几块树皮回家研究。”

回家之后,黄志明开始构思,最终想到了画一艘船,“从小在河边长大,看惯了各式各样的船,心中有个谱。船的含意是一帆风顺,挂在家中也是很合适的。”黄志明先用纸剪了一个船形,然后把晒干的树皮一点点粘上去,最后用木框裱起来,“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媳妇还挺高兴。”黄志明说,现在看起来,第一幅作品非常粗糙,但却很有成就感。

自此,黄志明就潜心研究起了树皮画,每天除了家务事之外,就在桌前比划、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树皮作画的水平越来越高了。

2004年,黄志明以老伴黄国光的名义参加了“湘潭市首届退休干部才艺展示大奖赛”,她的树皮画作品“牡丹图”和“迎客松”夺得了二等奖。这下黄志明“火”了,向她求画的人越来越多,“一部分画送了人,也有一部分卖了出去,不过我只是图个乐呵,本意不在赚钱。”

出于爱做出《清明上河图》

尽管黄志明做树皮画的手艺可谓炉火纯青,但一幅近三米长的《清明上河图》着实是个很大的挑战。“老伴的身体一直不好,我就想着给他做幅画,给他个惊喜。”黄志明的丈夫是一名老党员,在她的印象里,丈夫一辈子忠于革命、忠于党,如果能在党龄50周年时收到一幅《清明上河图》一定非常高兴。于是从2011年底开始,黄志明就有了为老伴做一幅《清明上河图》的想法。

这幅《清明上河图》源于一幅日历上的六张画。经过构思,黄志明先将六幅画描摹、调整成一幅近三米长的纸画,然后再到砂子岭木材市场或是更远的地方去找树皮。之后,将树皮放在太阳下暴晒。

“树皮一定要晒干,不然很容易发霉、起虫,晒好的树皮要剥离成三到四层,分几种颜色。”黄志明表示,她的树皮工艺画一般不上颜色,只刷清漆,以保证树皮的“原汁原味”。之后,根据先前描摹的纸画,用剪刀将晒好的树皮剪成各式形状,进行拼接。

“2013年上半年,老伴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当时这幅《清明上河图》还差一小部分,为了赶进度,不管白天晚上,只要有时间都用在这上面。”黄志明说,当时心里想的事情特别多,加上视力也越来越差,为了做好这幅图,熬了不少夜。

2013年“七一”建党节正是丈夫党龄50周年,当天,丈夫从医院被接回家中,一进门看到挂在墙上的《清明上河图》非常高兴。也就是在当年,丈夫因病去世了。“在他去世之前,可以将这幅画送给他,我很满足。”之后,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想要买这幅画,尽管价钱一再被抬高,黄志明都一一谢绝了。

目前,黄志明又在做另一幅《清明上河图》,她说想要传给自己的孙子,给后辈们留个想念。由于视力越来越差,黄志明表示这可能是她最后一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