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酉山下书香浓
红网沅陵站
 
10-30 15:10

二酉书香节盛大场面

二酉文化圣山

厉以宁教授捐建的宗琳小学综合楼

县乡领导看望新考取大学的二酉学生

红网沅陵站10月29日讯 学富五车行天下,书通二酉走四方。

10月29日,今年考取华东理工学院的宋丽丽,在自己QQ空间记下当年祭拜二酉圣山时两句最精华誓词。

3年前,她以全县第一名成绩,和其他4名同乡,考入沅陵一中尖子班,今年又一起分别考取北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再次成为苗乡人骄傲。这个偏僻乡村,40年代捧出“教授村”,近10年来,又坚守文化,大力兴学,教育佳绩连连。乡庆前夕,记者深入二酉乡,挖掘背后故事。

从茶树包堂屋到标准化校舍

在著名景点沅陵二酉山下,不到1公里长的乌宿小镇上,修得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

记者采访当天,宗琳小学内两处40套教师周转房和规范化幼儿园已经动工建设。

校长卢怀金介绍,这些年,新建了教学综合楼、教师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改造的老教工宿舍楼,今年已经入住,学生食堂拆旧重建,雨中排队打饭的情形一去不返。

“当年我在乌宿小学读书时,从这个堂屋到那个堂屋,经常一学期搬三次。”卢怀金感叹。

宗琳小学前身是乌宿小学,1975年,乌宿村各家各户凑木凑瓦,凑米凑油,在一块长满茶树的黄土包上,建起砖木学堂,后来移民,又开疆辟土重建,把孩子从大堂屋接进教室上课,并且师生动手,硬是用锄头挖出一个操场。

“那时,老师住低矮的旧房子,学生集体睡大礼堂,不像现在条件大变样!”78岁老校长陈光全对宗琳小学改变感触颇深。

过镇西头小桥,就是二酉乡中学。山脚下,新改造的教学楼、综合楼、师生宿舍楼一字排开,泥巴空坪换成了塑胶操场,校门装饰一新,四周花红树绿。“以前什么样子?”记者好奇。原校长、现为县教育局派驻该片区督学的石庭艳说:“1985年,这里是所职业高校,校领导和老教师主动把移民新房让给分来的年轻人,学生在工棚上课,不开灯,看不到老师房里的办公桌椅和床铺。这10年,建校投资达700多万元,师生吃住、上课地方发生了全新变化!”

从乡绅龙盛恒到教授厉以宁

熟悉二酉乡教育发展史的人都清楚,这个大山里的乡村,民间办学从未停止过。

早前,乌宿人借周家河边的正道寺念私塾,后来在二酉山上修造翠山书院,送子女到山中妙华洞静心养学,接受文化洗礼。

上世纪40年代,以当地富绅龙盛恒为代表的一批爱乡人士建立新学堂。抗战爆发,校长龙盛恒思想开明,解聘老秀才,启用逃难来的大学教授、共产党进步人士到乌宿小学任教,开门办学,不分贫富,一时吸引方圆百里学子慕名求读。

为改善办学条件,龙盛恒带头把自家起房的50根大椽木捐出来,用作扩校材料,善举得到社会响应,不仅建起了校舍,还开办了当时乡村学校为数不多的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把当时新华日报、救国报等进步报刊摆进阅览室,供学生接受新思想,支持师生在乌宿集镇表演街头戏,画漫画,宣传抗日。

彻底改变乌宿小学旧貌的功臣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

2004年,他两次拜访二酉山,作为对沅陵回报,决定在二酉乡捐资助学,私人拿出45万元现金,加上政府配套180万元资金,帮助乌宿小学建成一栋五层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改名宗琳小学。

厉以宁还发动儿女为山区教育献爱心,先后捐给宗琳小学50台电脑、10台电视,2007年在全县率先开通网络教学。

此外,记者还听到不少当地人不遗余力办学的感人故事。

“为了办教育,没有价钱可讲,再大损失,一点不心痛!”谈起当年支持办学的事,原乌宿村70多岁的支书刘芹禄,觉得很有成就感。

1993年,原乡中学校长邓胜儒向他开口:“孩子们的课桌烂了,你们村有那么多木材,给我讨点救一下急吧!”刘芹禄半个不字没讲,带领村民一口气砍了20多根大木料送去,价值7千多元。

从自发启蒙礼到全民书香节

脚踩泪子潭,头顶二酉山。哪个从此过,代代做朝官。这首打油诗,在二酉当地口口相传。

据说,二酉山下的酉河边有口深潭,潭边住着一户穷人家,含辛茹苦送子女读书,最终成才有出息,夫妻俩非常感动,泪流成潭,泪子潭由此得名。

古往今来,“好好读书!”在二酉乡,成为家家教育子女成才的不成文教条。一到入学年龄,家人带着子女,登上二酉山,祭拜藏书洞,为启蒙开光。

今天,这种民间自发礼,已发展成为全民“书香节”,从2004年起,由县、乡联合共举办七届,累计参与人数达2万多。目前,在二酉山景区,这道礼节作为旅游活动重头戏,吸引国内外游客参与。

把民间礼仪推上重大节日层面的,得益于当地政府多年对文化教育重视。

陈光全的脑海里至今还装有女乡长石太英早年前为修建乌宿村小,担心村民捐献的木材被偷,连续一周,通霄蹲守的感人场面。

近10年,县、乡投入上千万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把二酉乡5所中小学全部建成了全市合格化学校。

乡党委政府每年教师节,拿出2万元现金走访慰问教师,对考取重点大学学生和重点高中尖子生,实行2千至4千元奖励机制,派干部上门放鞭炮祝贺,把家长请到乡政府谈育才经验。

“二酉乡发展,只打好一块牌子,那就是名山、名镇、名校!”接受采访时,乡长李万喜信气实足。

在二酉乡,重教共识渗透当地群众。原乡中学校长、现任沅陵一中党委书记曾祥欢告诉记者,他当校长6年,没有当地人找学校闹事,学校后面有块坟山,村民担心影响教学,出入自觉绕远路,从不穿行校园。

陈光全回忆说,一次,当地社会几个年轻人在宗琳小学打乒乓球,擅自跑进课堂取球,老师劝他们不要影响上课,遭到谩骂,乡、村两级接到反映,马上出面要求年轻人当场到学校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