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报10月27日讯 漫游汝城乡间,每到一处古民居群中,最醒目的民宅便是祠堂了。在汝城,祠堂也因此成了村落的中心,成为家族寻根问祖、追宗溯源的地方。如今,汝城的祠堂文化更是引领当地的文明乡风。
汝城的古祠堂数量众多、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它承载着迁徙繁衍文化、宗族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美学文化等,是古生态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当地一股永远抹不去的“乡愁”。一座古祠堂就是一部家族史,是古生态文化的“活化石”。
受儒家文化影响,汝城各祠堂以“仁、义、礼、智、信”等教化族人和后代;到宋朝时,理学鼻祖周敦颐莅临汝城治县四载,大力发展教育,弘扬理学,汝城人以“圣贤过化之地”自勉,许多祠堂因此把“忠、孝、廉、节”书于大门两侧或大堂上。尊儒崇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汝城人。
延续着古时候族长在祠堂内行使族权的传统,如今,汝城古祠堂将家族对后人的教育有机融入在祠堂文化中,引领文明新风,用标榜、启发、教育、奖励等措施,激励后人以圣贤为榜样,追求一种完美的人生境界。
汝城县益道村范氏祠堂里,范姓家族以祠堂为纽带传承范氏家风。范家的老人告诉记者,家风好了,社会风气才会好,在教育当中不能忽视家风家训教育。因此,范家祠堂也成为村民们家风教育的场所,长辈们常常在祠堂里为后辈讲家规、家训和家风,引导他们树立朴实、勤劳、诚信的价值观。
一座座沧桑、厚重的古祠堂,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香火龙传承的另一种载体。范氏家庙就是范氏族人扎“香火龙”的所在地。每年腊月中旬几十个人便在这里开始扎龙。正月里香火龙点火仪式在村祠堂前举行,按规定路线舞过后,香火龙又回到村祠堂前进行“化龙”,可谓是祭祖民俗的最隆重之举。整个村子里的族人聚集于此,感悟传统文化,追根溯源,凝聚人心。
在汝城县益道村,村里每个月组织村民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在祠堂悬挂现代文明公约、村民自治章程等,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教育。现在的祠堂还成了老人的乐园,村里老人或议公益事宜,或看电视、下棋;妇女们在祠堂广场跳起广场舞,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在汝城,那一座座“穿越古今”的祠堂悄然“变脸”,正成为村民接受现代文明和感受新农村的魅力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