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汉云:历艰辛不坠壮志 怀感恩难忘家乡
红网邵阳站
 
10-27 09:54

曾汉云在护理自己的珍贵的“纪念品”。

曾汉云在护理自己的珍贵的“纪念品”。

红网邵阳站10月27日讯  曾汉云办公桌的案头上,摆放着从家乡带来的瓦罐,里面的数根红薯已长出约半米的藤,向上绽放着绿叶。

而这个让人诧异的摆设,曾汉云已坚持了近10年,有时出差都带着。

曾汉云现在是桂林邵阳商会常务副会长,也是桂林市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平乐县云天房地产公司、平乐县云翔农副产品贸易公司的董事长。今年50岁的他,是邵东水东江人。

案头的那个“怪异”摆设,蕴藏着他成功背后的故事,也时刻激励着他不断努力、常怀感恩。

10月18日上午,桂林高新区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内,曾汉云讲起年轻时那段到桂林的难忘经历。

曾汉云的父亲,是水东江远近闻名的泥水匠,后来到桂林做工。1982年秋,母亲给了曾汉云十元钱,让曾汉云独自从邵东到桂林找父亲,没有地址,没有联系方式,因为父亲做工的地点是经常变换的。

没有胆怯和犹豫,初生牛犊不怕虎,曾汉云提着装有几件衣物的麻袋出发了。也开始了他无法忘记的、一个月之久的“苦难”生涯。

十元钱,在车站丢了。曾汉云不想让母亲知道后心痛,便偷偷地钻上一辆火车。数小时后他下车,却是到了怀化。他意识到自己急中出错之后,却也无计可施。只有一个信念,要到桂林去。步行、爬货车,饿了向村民要点东西充饥,或在田地里捡红薯吃。晚上睡在屋檐下,或者野外。

命运似乎在考验他。他不断走错路,在接下来的二十余天里,他竟然先后进入了贵州凯里等地。身无分文,人生地不熟。

一个傍晚,他到了贵州黎平,在一个木棚屋前,他实在无力再行。屋内的老两口接纳了他,让他进屋住宿,并拿出了蒸好的红薯给他充饥。“2013年,我去找过老人,费劲周折也没能如愿。我真的好想感谢两位老人。当时的我感到那样温暖,并永生难忘”。

曾汉云

曾汉云讲起往事,饱含深情。

回忆起当初的情形,曾汉云眼眶泛红:第二天,准备继续自己“流浪”之旅的他,看见老人房顶漏水,便爬上去修葺,想要报答恩情。老人却将他留下来了,两天时间,已有泥水功底的曾汉云居然将老人房顶修好。老人给了他2元钱,让他坐车去桂林。

于是,他的“流浪”生涯结束了。

到桂林已是清晨,不知道父亲在哪儿的他,曾听说父亲一个徒弟做工的工地,便边问边找。这次,他不再失望,他走了十余公里找到了那位老乡,随后便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虽然历经磨难,但从未想过要返回去,我想做出一番事业。”回忆那段经历,曾汉云包含深情,“是动力,也让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出外靠朋友的道理。让我感受到踏踏实实做事情的重要性。”

刚到桂林,是跟父亲学泥水工,严格的父亲将他带到偏僻的山区,让他扎扎实实学了三个月。

很快,聪颖的曾汉云就上手了,19岁开始已经可以熟练地修砌房子了。工地上的工友都不相信这名年青的泥水“师傅”,但当手下的活儿质量和数量都胜于他人时,大家才叹服。

又过了一年,曾汉云来到桂林的荔浦,20岁的他已是当地闻名的建筑包工头。接下了自己独立率队建筑的第一单,是当时的一个“大项目”,一年半的工程建设,他赚取了8万元,包括现金和工程设备。

曾汉云在仓库检查。

曾汉云在大成食品公司仓库检查。

曾汉云的事业自此发轫。

从1995年在桂林平乐建学校,到2001年到南宁从事建筑行业,再到2003年作为招商引资企业回桂林平乐投资,2006年整合资源成立云天房地产公司,曾汉云在桂林的发展大潮中,将一个个项目绽放在热土之上,平乐的标志性建筑“桂江一号”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已敏锐感知到房地产市场趋势的曾汉云,决定转型。收购在桂林享有盛名的大成食品公司,进军饮用水行业。在“桂林水”、“桂林泉”等品牌的支撑下,很快将企业做成了桂林饮用水行业的龙头之一。

桂林的水,自然是品牌,“要将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努力,努力,努力,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享受。对自己近乎苛刻的曾汉云对于公益事业却从不吝啬,不管是在家乡邵东修建了一条高标准的、1.7公里的水泥村道,还是从2010年开始每年领头捐助留守儿童……

“家乡邵阳变化越来越大,领导越来越重视发展。家乡生态环境好,条件成熟的话,计划在水东江投资旅游,打造原生态旅游区”,曾汉云充满豪情:“家乡要多发展旅游行业,打造品牌,让全国、全世界的人到邵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