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人彭应连(左)在邻居家晒太阳,小区风尚好,其乐融融。记者张玲
乡邻和睦,人居环境优美
城区有个“高寿村”
10月20日,早上七点多,浓郁桂花香代替往年熟悉的鸡鸣,叫醒了九旬老人彭应连,她穿好衣服,习惯性地出去散散步。老人住在东沙安置区,所住居民都是集中拆迁安置过来的东沙村村民。
附近小区的居民说,这里就是个典型的“城区高寿村”。
东沙村16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加起来共240个,80岁以上老人60多个,90岁以上老人有6个。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桂花树,洒下斑驳树荫。安置区的居民们也纷纷忙了起来。
“彭娭毑,快来坐坐,今天膝盖还好不?”罗槐英一眼看到彭应连走了一圈回来,眼疾手快拉了把凳子出来。
“就是还有点小‘啰嗦’啦。”邻居的关怀让彭应连很是暖心,正好走累了,也就应声坐了下来。才落座,罗槐英已经倒了一杯热茶过来。
彭应连说,如今子女孝顺,大家当然都活得滋润了。她说的“大家”自然都是“老人家”,东沙安置区除了彭娭毑,还有周婆婆、邹公公、李奶奶等都是90岁以上了。李竹英今年94岁,说起晚辈,老人有2个儿子4个女儿,子孙绕膝,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好福气。
东沙村老协会长朱志明说,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乐,村上和老协也是下足了功夫。240位老人,每年重阳都会收到慰问红包,平时过年过节,柴米油盐也是时常送上门。
据介绍,东沙安置小区是统一搬进来的,经过这些年的打造,这里已经成为了城区特有的“农家院子”。真要说起老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寿,“农民身份”还真值得一说。
“老农村人都喜欢招呼客人,爱串门,不像如今高楼大厦楼上楼下不认识,少了很多乐趣。”八旬老人吴老说,这应该是安置小区老人们高寿的一大主因吧。
“老农村人”还有很多优点,在安置区的老人们身上都能看得分明。87岁的张阳生,拿着一把镰刀坐着休息,他六点就起床了,沿着附近走了一圈,义务清理了一番杂草;74岁余老看到邻居在下货,也过去帮着扛起一箱货品,比起年轻人力气一点也不落下风……
这些,大概也是高寿的一个原因吧。记者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