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发现福寿螺 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
红网武冈站
 
10-19 11:41

红网武冈站10月19日讯  (张梦彬)10月15日,我市组织农业、畜牧水产、卫生和相关乡镇班子成员,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应对处置办法。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做好福寿螺知识普及防治工作,坚决打好福寿螺歼灭战。

会议决定,采取人工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防治福寿螺。趁春、秋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在稻田中插些竹片、木条,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木条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同时发动老百姓对沟渠和水田的成螺人工捕捉,集中深埋处理;有计划地组织农户饲养鸭群,让鸭群到农田、沟渠中啄食幼螺;在重灾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

10月12日,龙溪镇一种粮大户反映,在其承包的水田中发现大量的不明生物,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市农业局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确定该不明生物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近日来,在我市荆竹、马坪等乡镇也相继发现了这种生物。

据查,龙溪镇发现的福寿螺由龙目村一村民引进,进行少量繁殖,因为食用后有头晕症状,便随意倒入龙溪河。由于当时量少未引起注意,导致繁殖成灾。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外观与本地田螺极其相似,具有个体大、食性广、生长繁殖快等特点。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又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而迅速扩散蔓延,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农作物,有时一夜之间就能把刚插的禾苗全部啃光,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每只雌螺每年可产卵万粒左右,繁殖量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极易破坏当地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