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米粉制作技艺列入"非遗"了
株洲晚报
 
10-15 09:52

株洲晚报讯记者昨从市群艺馆了解到,株洲市第6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下简称市非遗)出炉,本次共13个项目获选。至此,株洲市市级非遗项目已达58个。

市群艺馆副馆长李方祥介绍,本批市级非遗项目,分属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传统技艺以及民俗四大类,其中传统技艺类项目占大头,多达8个,而民间文学类最少,只有攸县的燕花歌获选。

在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县市区中,攸县的非遗项目数量最多,6个项目获选,且涵盖了四个类别。颇有意思的是,市民早餐常唆的攸县米粉,它的制作技艺也在此次被选入了市级非遗项目,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攸县坛子菜制作技艺。

□链接

第6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

◆民间文学

燕花歌—攸县

◆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

藤牌舞—炎陵

龙泉狮灯(双人狮)—攸县

◆传统技艺

茶陵祖庵家菜

攸县洪氏剪纸

攸县坛子菜

攸县米粉

醴陵毛笔

醴陵沩山豆腐

天元区正红蜡烛

芦淞区青山大筒

◆民俗

攸县轮灯(珠灯)

株洲县出傩神

□绝活

洪氏一刀剪

反手或蒙眼都能剪

洪氏剪纸,这项技艺据说已传了四代。传到如今63岁的洪源老先生手里,他更是独创出了“洪氏一刀剪”的绝活。

“洪氏一刀剪”厉害在哪?一个字、一句话、一首诗他都能一刀剪下,不用第二刀。剪字大至一千平方米,小至一平方厘米,都能游刃自如,一刀拿下。

攸县自东汉建县以来,就有剪字工艺,使用金箔或树叶做材料。而攸县造纸业在宋代形成了规模,鸾山、黄丰桥等地土法造纸作坊多、纸品名目多,为纸扎行业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洪源先生即出生在攸县鸾山镇三联村的纸扎世家。他的老爷爷洪文榜、爷爷洪运璠和奶奶谭玉娇、父亲洪蔚科三代人都是当地有名的纸扎匠。

作为洪氏祖传纸扎行业的第四代继承人,洪源先生从小就受到剪纸的熏陶,长大后,他将祖上的技艺发展成“一笔书”和“一刀剪”。他凭这两种技艺行走江湖,既可剪单个字,也可剪整篇字,还可以字组图;既可背着手剪,也能蒙眼剪。